由美國耶魯大學的A.格塞爾及其同事制定的嬰幼兒發展測量工具。最初發表於1925年,後對它作瞭幾次修訂,先後發表於1937、1940、1947和1974年。1974年修訂版的測試對象為從出生至5歲、重點是3歲以下的幼兒,測試時間約30分鐘。

  格塞爾早期用電影記錄並分析瞭幼兒的日常行為反應,發現瞭幼兒發展程式的規律。他認為,幼兒的生長發展是有次序地逐步成熟和由簡易分化到精細分化。幼兒的行為在抵達某一階段時會顯示出特殊的飛躍式式進展,幼兒的新行為在成熟程序上具有代表性,並反映其在生長發育上已抵達新的階段。格塞爾稱這些年齡階段為樞紐年齡,並把測定樞紐年齡列為量表的重點檢查項目和診斷標準。格塞爾量表確定,1歲內以每4周為一個階段,而以4周、16周、28周、40周、52周作為樞紐年齡,1~3歲間則以3~6月為一個階段,以18月、24月、36月為樞紐年齡。其檢查內容分①應人能:測試幼兒對周圍人的應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②應物能:測試幼兒看物、摘物和繪畫等能力;③言語能:測試幼兒聽、理解和言語能力;④動作能:測試幼兒坐、步行和跳躍的能力。結果以發展商數評價幼兒的發展水平。格塞爾認為,所觀察到的發展現象反映瞭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程序。這一理論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格塞爾量表具有臨床診斷的價值,它不僅適用於測量幼兒的發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適用於傷殘兒,被認為是嬰幼兒智能測試的經典方法。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在臨床上試用格塞爾量表。

  

參考書目

 H. Knobloch,et al., Manuel of Developmental Diagnosis,Harper and Row,New York,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