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凍土中多年呈現融化狀態的部分。分佈於多年凍土南界以北及下界(垂直地帶)以上的地區,由南往北或自下而上融區的數量減少。

  融區可以呈層狀、袋狀、脈狀、漏鬥狀。存在於多年凍土上限以下某個深度的,叫不貫穿融區;貫穿整個多年凍土層的叫貫穿融區。它是多年凍土區地表水與地下水聯繫的通道。凍結層中水和凍結層下水(見多年凍土區地下水)通過它得到大氣降水、地表水的補給,因此融區是多年凍土區可靠的供水水源地。

<

  融區按形成條件分為:①輻射融區,不同的下墊面吸收不同量的太陽輻射產生的融區。在島狀多年凍土區有廣泛分佈,自多年凍土南界往北逐漸減少,具明顯的緯度地帶性。②水下融區,受地表水體下滲影響產生的融區。存在於各種地表水體之下及周圍,依地表水體的不同,又分為湖下、河床、河口、河漫灘、陸棚融區,其分佈與緯度地帶性無關。③水文地質成因融區,凍結層中水或凍結層下水沿構造破碎帶、層狀褶皺含水層上升或滲透而形成的融區。分佈在地下水的排泄點附近,是多年凍土地區穩定而可靠的供水水源地。④化學成因融區,由於巖層中氧化反應放熱所形成的融區。常與硫化礦床和煤層自燃地段伴生。⑤火山融區,火山噴發巖漿、高溫氣體及熱液作用形成的融區。主要分佈在現代火山活動地區。⑥人為融區,人類活動使凍土層部分融化形成的融區。分佈在水庫下邊、核電站和大型散熱建築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