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元素中具有不同質量數的一些原子品種。iso-tope一詞來源於希臘文ιsο-(相同)τοποs(位置),1913年由英國放射化學傢F.索迪提出。他根據對於天然放射系各種核素的化學性質的研究,於1910年最先提出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

  1899~1900年R.B.歐文斯和F.E.多恩先後在釷和鐳的化合物中發現瞭釷射氣和鐳射氣,它們都是氡的同位素。1900年W.克魯克斯在鈾化合物中發現鈾X1,它是釷的同位素。但是,最早發現的這些同位素事例並未引起人們的註意。

  1905~1906年,放射化學傢在尋找元素鐳的母體時發現瞭放射性元素鷬(230Th)。美國化學傢B.B.博爾特伍德在研究它的化學性質時發現它和釷很相似,一旦混合就無法再將它們分開。另一些化學傢重復這一工作,同樣證明無法分離。後來陸續發現許多類似的事例,如射釷(228Th)不能與釷分開、新釷1(228Ra)不能與鐳分開。按當時比較普遍的觀點,這些新發現的放射元素與已知元素的化學性質近似,最可能的原因是這些元素中存在著新的元素系(像鑭系一樣)。但是有一些化學傢認為:幾種無法用化學方法分離的放射性元素可以排列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不論這一位置是空著的,還是已被元素占有的,因此稱它們為同位素。

  同位素概念既證明瞭元素周期律的正確性,又修正瞭道爾頓的原子學說。質譜技術建立以後,證明穩定元素中普遍存在同位素現象。

  同位素的化學性質近似,是同位素示蹤方法的依據。這種方法在科學研究、工農業生產和醫療方面有著重要用途。近代分析方法證明:各種同位素性質之間存在微小差別,由此可以實現同位素的分離。但這種微小差別在示蹤方法中一般可以忽略。(見同位素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