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的 聚合物。英文縮寫為PP。聚丙烯原料豐富,綜合性能優良,容易加工成型,生產成本較低,所以用途廣泛。其缺點是低溫韌性較差,脆折溫度高(8℃左右),且易老化。近年來通過 共聚合和共混等方法制得改性產品,其耐低溫性、耐衝擊性和耐老化性等有所提高。因此,用途日益擴大。自20世紀50年代代G.納塔發現等規聚丙烯以來,其工業生產發展非常迅速。1981年聚丙烯的世界年產量已達400餘萬噸。

  主要化學和物理性質 聚丙烯的重均分子量約為3~7×105;質輕,密度約0.91 克/厘米3;熔融溫度約為174℃;強度高,硬度大,耐磨並耐化學腐蝕;耐熱性好,可在120℃使用;其性能不受環境濕度的影響。其制品的耐彎曲疲勞性優異,能經受幾十萬次彎折而不損壞。加工性能好,加工成型時收縮率低。

  單體 丙烯可由石油產品裂解或煉廠尾氣分離提純而得,丙烯純度一般要求在99.5%以上。聚合前要除去單體和溶劑中能使催化劑中毒的雜質,如炔烴、雙烯烴、水、氧,以及含氧、硫、氮的化合物等,其含量分別控制在10ppm以下。

  聚合催化劑 主要有TiCl3-(C2H5)2AlCl和TiCl3-(C2H5)3Al等體系,通稱齊格勒-納塔催化劑。TiCl3的結晶有α,β,γ,δ四種變體。用不同方法制得的TiCl3,其晶體結構、性質也不同。目前工業生產多用δ-TiCl3,它的催化活性和定向性都較好。

  聚合方法 有淤漿聚合、液相本體聚合和氣相聚合三種。工業生產多用2~5釜串聯的淤漿聚合,單程轉化率為90%~95%,催化劑效率一般為300~900克聚丙烯/克TiCl3,等規度≥95%。液相本體聚合和氣相聚合是60年代相繼發展起來的。它們的特點是不使用汽油溶劑,工藝流程簡化,催化劑效率較高,成本降低。1975年開始出現高效載體催化劑,是用MgCl2作載體並添加苯甲酸酯組分的鈦-鋁催化體系,其效率高達70~100千克聚丙烯/克鈦,已經用於工業生產。這樣可以省去除去催化劑殘渣等後處理工序,受到普遍重視。這種高效催化劑體系又稱為第二代齊格勒-納塔催化劑。

  成型方法和用途 聚丙烯可用註射、擠出、吹塑、層壓、中空成型、雙向拉伸等工藝加工成型。

  聚丙烯用途廣泛,可用於制作容器、包裝袋、薄膜等包裝運輸材料,大量用於汽車、建築、化工、醫療、農業和傢庭用品等方面;它的成纖性良好,可經熔融紡絲制成纖維,中國商品名為丙綸,其強度與耐綸相仿,用於制作地毯(見彩圖)、

丙烯分子模型 濾佈、工作服、運動服、衣料、蚊帳等,特別是它比水輕,有浮力,不吸濕,適用於制作水上用品,如纜繩、漁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