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物理學傢和放射化學傢。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華沙,1934年7月4日卒於法國上薩瓦省。1883年中學畢業,並獲得金質獎章。由於傢中經濟困難和當時波蘭蘭的大學不接受女生,她擔任傢庭教師八年。1891年到法國深造,189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1894年畢業於數學系。1895年與P.居裡結婚。1904年被巴黎大學聘為助教;1906年P.居裡去世後,她接替瞭丈夫的工作,成為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她是法國科學院第一個女院士,並被15個國傢的科學院選為院士。

  在H.貝可勒爾發現鈾的放射現象以後,M.居裡和P.居裡首先對各種物質進行放射性考察,發現元素釷也具有放射性,鈾礦物則有著比純鈾高得多的放射性;依靠科學推測和精巧實驗技術,1898年在鈾礦物中發現瞭放射性元素釙和鐳,開創瞭一門新的科學──放射化學。按照傳統的概念,確證一個元素的發現應該提供可以目睹的該元素的足夠純的化合物或單質樣品。他們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從數以噸計的鈾礦物廢渣中提取少量的純鐳鹽。最終經光譜分析和原子量測定,證實瞭元素鐳的存在。因對放射性研究的貢獻,他們和貝可勒爾共同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10年9月在比利時佈魯塞爾召開的放射學大會上,她和一些專傢提出建立鐳的放射性標準的建議,這對放射性研究和輻射治療都是必需的。大會通過鐳的放射性單位為居裡,以紀念P.居裡,並決定由M.居裡負責制備鐳的標準。M.居裡因發現元素鐳和釙、分離出鐳和對鐳的性質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和她的長女I.約裡奧-居裡一起參加戰地醫療服務,擔負傷員的 X射線透視工作。她積極提倡把鐳用於醫療方面,使輻射治療(早期也稱為居裡治療)得到推廣和提高,使核能造福於人類。

  M.居裡一生中擔任25個國傢的104個榮譽職位,接受過7個國傢的24次獎金或獎章。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的研究》。

  

參考書目

 艾芙·居禮著,左明徹譯:《居禮夫人傳》,商務印書館,北京,1978。(Eve Curie,Madame Curie,Librairie Gallimard,Paris,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