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之間有一定力學聯繫的十幾個、幾十個以至成百上千個星系集聚在一起組成的星系集團。其中的每一個星系稱為星系團的成員星系。有時候把成員數目較少(不超過100個)的星系團稱為星系群。目前已發現上萬個星系團,距離遠達70億光年之外。至少有85%的星系是各種星系群或星系團的成員。小的星系團如本星系群由銀河系以及包括仙女星系在內的40個左右大小不等的星系組成。大的星系團如後發星系團有上千個比較明亮的成員星系,如果把一些暗星系也包括進去,總數可能上萬。但像這一類範圍大大、星系眾多的星系團是不多的。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團內的成員數約為130個。有時又稱成員數較多的星系團為富星系團,但貧、富的劃分標準也是相對的。盡管不同星系團內成員星系的數目相差懸殊,但星系團的線直徑最多相差一個數量級;平均直徑約為5百萬秒差距。

  星系團按形態大致可分為規則星系團和不規則星系團兩類。規則星系團以後發星系團為代表,大致具有球對稱的外形,有點像恒星世界中的球狀星團,所以又可以叫球狀星系團。規則星系團往往有一個星系高度密集的中心區,團內常常包含有幾千個成員星系,其中至少有1,000個的絕對星等亮於-16等。規則星系團內的成員星系全部或幾乎全部都是橢圓星系或透鏡型星系。近來發現這種星系團往往又是X射線源。不規則星系團,又稱疏散星系團。它們結構松散,沒有一定的形狀,也沒有明顯的中央星系集中區,例如武仙星系團。它們的數目比規則星系團更多。大的不規則星系團的成員星系數多達2,500個以上;小的隻包含幾十個甚至更少的成員星系,本星系群就屬這一類。范圍比較大的不規則星系團可以有幾個凝聚中心,在團內形成一種次一級的成群結構。整個團就是這些較小群的松散集合體,又可稱為星系雲或超星系。不規則星系團總是各種類型星系的混合體,其中往往以暗星系占絕對優勢,這也是與規則星系團的不同之處。另外,就目前所知,隻有少數不規則星系團發射X射線。

  星系團的運動特征可以從兩個方面,即從整個團的視向運動和團內各成員星系間的隨機性相對運動來認識。星系團作為整體的視向速度同星系團的距離滿足哈勃定律,即距離越遠視向速度越大。例如較近的室女星系團離我們約19百萬秒差距,視向速度為1,180公裡/秒;而長蛇Ⅱ星系團離我們約有1,000百萬秒差距,視向速度則高達60,000公裡/秒。一個星系團內不同成員星系間的相對運動情況可用速度彌散度來表示。一般說來,隨著星系團的范圍的擴大和成員數的增加,速度彌散度也就越來越大。小星系團的速度彌散度約為250~500公裡/秒;大星系團的速度彌散度高達2,000公裡/秒。星系團速度彌散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速度彌散度,利用維裡定理來估算團內每個星系的平均質量;另一方面,對星系團內部運動的研究又與探索星系團的穩定性問題密切相關。目前對這一問題有兩種相反的看法:一種認為整個星系團的能量是負的,因而星系團是一種穩定的天體系統;另一種看法認為,星系團內成員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很大,整個系統的能量是正的,因此它們是不穩定的,整個團正處在膨脹、瓦解之中。(見彩圖)

武仙座星系團 美國基特峰天文臺

  

參考書目

 De Vaucouleurs,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and Clusters of Galaxies,P.A.S.P.,Vol.83,p.113,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