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天文學術團體聯合組成的非政府性學術組織。宗旨是通過國際合作,促進天文學的發展。1919年7月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在佈魯塞爾開會時,宣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1976年有會員國44個,1979年初,約有會員3,400人。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每年召開若幹次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大會,以促進學術交流,改選負責人員。聯合會設執行委員會,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秘書長一人,助理秘書長一人。下設專業組若幹個。第十六六屆聯合會(1976~1979年)設40個組:4.(表示第4組,下同)星歷表,5.文獻資料,6.天文電報,7.天體力學,8.方位天文,9.天文儀器,10.太陽活動,12.太陽輻射和太陽大氣結構,14.基本光譜數據,15.彗星、小行星和隕星的物理研究,16.行星和衛星物理,17.月球,19.地球自轉,20.小行星、彗星、衛星的位置和運動,21.夜天光,22.流星和行星際塵,24.照相天體測量學,25.恒星測光和偏振,26.雙星,27.變星,28.星系,29.恒星光譜,30.視向速度,31.時間,33.銀河系結構和動力學,34.星際物質和行星狀星雲,35.恒星內部結構,36.恒星大氣理論,37.星團和星協,38.天文學傢交換,40.射電天文學,41.天文學史,42.密近雙星,44.地球大氣外天文觀測,45.光譜分類和多波段色指數,46.天文教學,47.宇宙學,48.高能天體物理學,49.行星際等離子體和日球層(heliosphere),50.現在和未來天文臺址的環境保護。各專業組分別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同其他學術組織聯合舉行各種學術會議。

  聯合會的出版物有:《大會會議錄》和《天文學進展特輯》。特輯刊載大會重要學術報告。聯合會的定期刊物有報道會議消息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訊》。有些部門還出版卡片式天象報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快報》和《天文電報》等。此外,每次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也都出版會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