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麓穀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佈的河流堆積扇狀地貌。它是沖積平原的一部分,規模大小不等,從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公裡。廣義的沖積扇包括在乾旱區或半乾旱區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即洪積扇;狹義的沖積扇僅指濕潤區較長大河流出山口處的扇狀堆積體,不包括洪積扇。

  特徵 沖積扇沿著半徑方向,可分為頂坡段、前緣段和兩者之間的過渡段。從扇頂到扇緣地面逐漸降低,坡度逐漸變小,堆積物由粗到細,分選選性逐漸變好。其縱剖面形態與河床一致呈現下凹形,橫剖面為上凸形。一般說,沖積扇的大小與河流長度大體呈正比。

  形成過程 在不同的氣候區有不同的形成過程:①濕潤區。降水頻率大,水量豐沛,水流比較穩定,因此出山口河流形成的沖積扇規模大,組成物質分選較好,礫石磨圓度高,扇面上分流和網流十分發達。扇面物質在濕熱氣候作用下,土質呈現紅壤化。山區主流兩側的溪溝坡陡水流急,在山洪暴發時形成洪流或泥石流,挾帶的大量碎屑物質便在溝口附近堆積,形成由大小不一的礫石、砂土和粘土等組成錐形的沖積錐。這些碎屑物質分選程度和磨圓度均較差,孔隙度較大,透水性較強。一般情況下,沖積錐面積較小,其上段坡度較大,中段坡度銳減,前緣地段地勢展平,坡度減至1~2度。②半濕潤區。出山口河流在山前多發育大面積的沖積扇。如中國華北平原西部山前的黃河、漳河、滹沱河和永定河等沖積扇,表面形態扁平,坡度較小,形成廣闊的沖積扇平原。其中,黃河沖積扇面積達72144平方公裡,扇面上廢棄的古河床高地和河間窪地呈指狀分佈,波狀起伏的微地貌特點十分明顯(見圖)。

黃河沖積扇

③幹旱區。降雨量極少,暫時性洪流在山麓谷口處形成洪積扇。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強,扇面網狀水系發育不顯著。在山前斷裂活動的盆地,洪積扇具有很大的沉積厚度(緊靠山前部分通常厚度達數百米。洪積扇從頂部到扇緣的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則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

  沖積扇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而產生變形,大體有3種情況:①當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相對下降時,在老扇形體上疊加新扇形體,形成上疊式扇形體,如黃河沖積扇。②當山地上升的規模和幅度都較大時,老扇形體隨之抬升,在下方發育新扇形體,新老扇形體聯接,呈現串珠狀,如甘肅河西走廊的洪積扇。③當山地前緣存在不等量升降的新構造運動時,新扇形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促使新老扇形體並列,且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的形態,如滹沱河、永定河沖積扇。

  發育周期 通常與扇面的幾何形態有密切關系。根據無量綱方法量計,發現黃河不同時期的沖積扇,無論來沙多少或發育時間的長短,當扇體縱軸a(平行河床的最大長度)與橫軸b(垂直於河床的最大長度)二者的比值(a/b)達到0.94左右、扇頂圓心角(α)介於95°~100°時,原沖積扇的塑造過程終止,開始新沖積扇的發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