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熱過程中鐵磁或順磁介質的溫度隨磁場強度變化而改變的現象。這一效應的數學表示是

,其中 H是磁場強度, S是磁介質的 熵, T是熱力力學溫度。

  用熱力學理論研究磁介質的熱力學性質,可以得到如下關系

其中

是磁場強度 H不變時單位體積的 熱容, 表示磁場強度 H不變時磁化強度 M隨溫度 T的變化率。利用這個關系,並設磁介質遵守居裡定律 可以得到關系

對於順磁介質,ⅹ和K都是正數,磁介質的熱容CH也是正數,故有

可見,絕熱地減小磁場時,物質的溫度將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磁致冷效應。利用絕熱去磁法獲得低溫,就是依據這一效應。因為在沒有磁場時,各個磁活動性離子的角動量取向是混亂的,使得每摩爾分子的熵,除瞭點陣振動所引起的部分外,又增加瞭一部分。若將磁介質在溫度保持一定的情況下放入強磁場中,磁場將使所有離子的角動量取能量較小的方向,因而減小瞭系統的熵,這時有熱量ΔQ=ΔS/T流出磁介質。若再絕熱地慢慢減小磁場,使整個過程為可逆過程,則系統的總熵保持不變,但過程中各離子角動量取向引起的熵增加到原來的值,所以與點陣振動相聯系的那部分熵必然減小,結果物質被冷卻。絕熱去磁法是現代得到低溫的有效方法,可以得到約0.001K的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