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愛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場方程,對宇宙整體進行瞭考察。為瞭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範圍可忽略不計。隻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1929年,哈勃發現星系紅移的哈勃定律,確定靜態宇宙模型與實際不符。因此愛因斯坦多次提出應該取消宇宙常數;但有些學者,如愛丁頓、德西特、澤爾多維奇則認為宇宙常數可能有新的物理意義,,不宜輕易拋棄。目前,學者們對宇宙常數的看法並不一致,有的認為是正值;有的認為是負值;有的認為是常數;有的則認為它隨時間而變化。但多數傾向於取正值,其物理意義可能代表宇宙真空場的能量-動量張量與可能存在於物質之間的斥力。估計宇宙常數的上限為10-57厘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