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心理思想專著。道傢著作,道教中稱為《文始真經》。舊本作周代尹喜撰。南宋時始出於永嘉孫定傢,殆系偽託。書分上、下兩卷,9篇171章。張耀翔稱其“所談幾全屬心理”。《關尹子》的心理思想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它提出瞭4組範疇和兩個命題。

  4組範疇是:①形、氣、神:《關尹子》認為,三者是各自獨立的實體,其性質各不相同;它們的關係是以神為主,“以神存氣,以氣存形”、“合形於神,合神於無”(《六七篇》)。②心、物、道:《關尹子子》提出瞭“心、物、道合一”的論斷,認為“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見;見心便見道,無心道不見。”(《二柱篇》陳顯微註)③心、性、情:《關尹子》認為心、性、情是一致的:“情生於心,心生於性”。(《五鑒篇》)它在這方面的最大貢獻是提出瞭“心流說”和“情波說”,以揭示意識和情感的實質。前者說明人的心理、意識像大江的水,不分晝夜地流動。西方直到19世紀末,W.詹姆斯才提出與心流說具有同樣性質和意義的意識流概念。④意、識、思:《關尹子》認為,意具有變動性和自覺性兩個特點;識是隨著意的變化而變化的,它具有識記和辨別兩種功能;思“是意非心”,即真正的思維是意識活動,沒有意識的參與,則無法進行思維。

  兩個命題是:①“物我交生心”:這個命題實質上講明瞭心理活動是主體與客體的矛盾統一。在《關尹子》看來,隻有在客體與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心理。(《五鑒篇》)②“心無時無方”:是說心理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關尹子》並以夢來加以說明。此外,《關尹子》對夢所作的心理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價值。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不怖畏”雲雲,既可說明經驗、性格對夢境的影響,還可說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聯系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