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芳香開竅藥。別名麝臍香。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馬麝M.sifanicus或原麝M.moschiferus成熟雄體臍部腺囊中的乾燥分泌物(圖1~3)。李時珍雲:“麝之香氣遠射”,故名。

圖1 林麝

圖2 馬麝

圖3 原麝

  產地和性狀 麝是高山動物,多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山林或巖坡。產於中國的西藏、青海、雲南、甘肅、貴州、陜西等省區和西伯利亞、朝鮮半島、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傢和地區。中國麝的野生資源約占世界的70%以上,品質也居世界首位。麝香既是名貴藥材和多種成方制劑中的主要藥物,又是香料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需求量較大。由於麝的野生資源日益枯竭,中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飼養傢麝和研究用靈貓香、麝鼠香等代替品,並合成麝香酮,配制人工麝香。

  麝香藥材分為毛殼麝香和麝香仁兩類(圖4)。毛殼麝香為獵獲的雄麝連皮割下的香囊,除凈皮毛等雜質陰幹後待用,又稱整麝香。麝香仁是整麝香內包藏的幹香,又稱散香,毛殼麝香囊體呈類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7厘米,外層粗皮革質,淡褐色,中間有一囊孔,周圍被疏密不等的短毛,囊底皮膜微皺縮。剖開囊體可見中層皮膜(肌肉層),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極薄,棕色,習稱雲皮或銀皮,膜上有皺紋。麝香仁呈顆粒狀和粉末狀,雜有少量內層皮膜和細毛,顆粒狀者表面紫黑色,油潤光澤,質疏松,習稱當門子;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棕黃色。麝香有特異而濃烈的香氣,且不易走散。味微苦帶辣,有刺舌感。

圖4 麝香藥材

  性味和功能 麝香味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功能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散結止痛。其性辛香走竄,內而臟腑筋骨,外而肌膚毛竅,無所不達。主要用於溫熱病邪陷心包,神志昏迷;小兒驚癇,痙厥抽搐;中風,痰厥,氣鬱暴厥,猝然倒仆,牙關緊閉,以及心腹急痛,癥瘕積聚,癰疽惡瘡,跌打損傷等證。

  成分和藥理 天然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麝香酮,並含降麝香酮、麝香吡啶、膽甾醇和多種雄甾烷衍生物。尚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和無機鹽等。藥理實驗表明,小劑量麝香和麝香酮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大劑量則產生抑制作用。麝香對離體心臟有興奮作用,可使心跳振幅加大,收縮加強。麝香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麝香乙醇浸液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應用和禁忌 凡病機表現為關竅不利,經絡壅阻征象者,皆可選用麝香以開竅散結,使閉塞壅遏之氣得以疏通。麝香治熱閉證,多與牛黃、冰片、犀角等清熱醒神藥同用;治寒閉證則配蘇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辛香流氣、辟穢祛痰藥同用。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可配蓽撥、良薑等。血瘀氣滯,絡脈痹阻,以致遍身疼痛,或經閉不通,或腹中包塊,於方藥中加麝香適量,效果更為顯著。麝香還廣泛用治癰疽惡瘡、結核腫毒、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內服外用皆可。內服多入丸散中,一日用量0.03~0.1克。毛殼麝香的外皮--麝香殼供藥用,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疔毒腫痛,癰疽瘡癤。現代用麝香制成氣霧劑或含片舌下給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麝香註射液局部註射治淋巴結核。

  麝香孕婦內服外用均禁忌,氣血虛者須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