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祛風濕藥為主組成的方劑的統稱。有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等作用。主治各種風濕痹證及疥癬瘡癩等皮膚疾患。

  分類及適應證 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後經絡阻滯,氣血不暢,引起肢體關節肌肉腫痛、酸楚、重著麻木、拘攣、屈伸不利等形成痹證。由於風、寒、濕三邪各有偏盛,故臨床表現又有不同。風邪偏盛者稱行痹,以肢體關節疼痛,疼痛遊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為特點;濕邪偏盛為著痹,以肢體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麻木不仁,活動不便為特點;寒邪偏盛者稱痛痹,以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關節屈伸不利為特點。因風寒濕三氣大都雜至,故一般統稱風寒濕痹。又素體陽盛,內有蘊熱,外感風寒濕邪,正邪相搏,從陽化熱,或風寒濕痹,邪留經絡,久而化熱,均可導致風濕熱痹,以關節肌肉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近,關節屈伸不利,發熱口渴煩悶苔黃為特點;又肌體久受風寒濕熱侵襲或外傷、瘀血、痰濁凝滯、邪閉經絡,關節腫痛,重著麻木,甚則腫大變形,屈伸不利,進而關節強直,肌肉削瘦,行動困難,肢體痿躄者又可形成尪痹。根據祛風濕劑的作用及痹證類型的不同,可分為四類:祛風散寒除濕劑,主要用治行痹、著痹、痛痹及風寒濕痹;祛風清熱除濕劑,主要用於風濕熱痹;祛風除濕強筋壯骨劑,主要用治尪痹及年老體弱肝腎不足風濕痹痛筋骨無力,或筋骨折傷後期,筋絡攣痛者;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劑,主要用治風、濕、熱、蟲侵襲肌膚或染菌所致,癮疹、濕疹、疥、癬、麻風、皮膚瘙癢等多種皮膚病,多為外用劑(見表)。

常用祛風濕劑

常用祛風濕劑續表

常用祛風濕劑續表

常用祛風濕劑續表

常用祛風濕劑續表

常用祛風濕劑續表

  使用及註意事項 使用本類方劑須根據痹證的不同證候及患者體質辨證用藥。對痹證經久不愈的患者,見瘀血、痰濕阻絡者,可配活血祛瘀,化痰通絡藥同用;氣血不足者配補益氣血藥同用,以扶正祛邪。本類藥物多辛散溫燥,易傷陰耗血,陰虧血虛者,當慎用。由於痹證病程較長,經久不愈者,多制成丸劑、酒劑服用。使用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劑治療多種皮膚病時,宜針對病因配合內服藥以收效。治療期間忌食魚、蝦、蟹、羊肉等腥膻發物,以免加重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