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各種彈丸或拋射體從發射起點到終點的運動規律及伴隨發生的有關現象的學科。彈丸從起點到終點要經歷起動、推進、在空中運動、對目標作用等不同的過程,並在不同環境中有不同的運動規律,產生不同的現象。早期,由於彈道學的理論基礎──力學正開始發展,彈道學僅局限於研究拋射體運動軌跡的力學範疇。隨著彈道測量技術及各基礎學科的發展,彈道學研究的內容逐步擴充,發展成為涉及固體力學、氣體動力學、空氣動力學、液體力學、彈塑性力學、化學熱力學、燃燒理論及爆炸力學等學術領域的綜合性性學科,並相繼形成瞭不同的分支學科。

  發射武器通常有兩種典型的發射方式:一種是槍炮系統的發射方式,它利用高溫的火藥燃氣在槍炮膛內膨脹作功,推動彈丸以一定的速度射出膛口;另一種是火箭系統的發射方式,它利用火藥燃氣從火箭發動機的噴管流出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戰鬥部連同發動機本身一起在空中飛行。根據發射方式的不同,彈道學相應地分為槍炮彈道學和火箭彈道學。

  在槍炮的射擊過程中,彈丸的運動要經歷膛內階段、射出膛口後繼續受火藥燃氣作用的階段和在空氣阻力、地球引力與慣性力作用下的飛行階段。因而槍炮彈道學也相應地劃分為:研究膛內火藥燃燒、物質流動、彈丸運動和能量轉換等有關現象及其規律的內彈道學;研究彈丸穿越膛口流場時受力和運動規律,以及伴隨膛內火藥燃氣排空過程發生的各種現象的中間彈道學;研究彈丸在空中飛行運動的現象及其規律的外彈道學。火箭彈道學則根據火箭發動機內部所發生的現象和整個彈體在空中飛行的現象,分為火箭內彈道學(或稱火箭發動機原理)和火箭外彈道學。從學科性質來劃分,槍炮內彈道學和火箭內彈道學基本上同屬一個學科,統稱為內彈道學;槍炮外彈道學和火箭外彈道學則又同屬另一個學科,統稱為外彈道學。在近代彈道學的發展過程中,對彈丸在目標區域的運動規律、目標的作用機理及威力效應的研究已形成瞭專門的學術領域,稱為終點彈道學。它同內彈道學、中間彈道學及外彈道學一起組成瞭彈道學的完整體系。此外,發射起點的點火現象和彈丸起動過程等問題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視,有可能從內彈道學分化出來,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彈道學分支──起點彈道學。各彈道學分支既有其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和彈道規律,分支之間又相互聯系,存在一系列因果關系,從而表明瞭全彈道的整體概念。

  在現有彈道學體系的基礎上,還形成瞭一些新的分支,例如:隨著航天及水中發射系統的發展,形成瞭大氣外層的太空彈道學(或地球彈道學)和水中彈道學;隨著導彈的發展而有瞭導彈彈道學;還有專門研究彈丸及沖擊波對有機體殺傷作用的創傷彈道學等。此外,由於各彈道學科的研究對象和測量參數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僅要有專門的設施進行彈道試驗,而且還要研究專門的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因而又形成瞭實驗彈道學。

  彈道學是武器設計和使用的理論基礎。研究彈道學的目的即在於應用全彈道的觀點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指導武器的設計、使用和改進,使武器在最優化條件下達到預期的射程、射擊精度和戰術效果,並保證重復射擊性能的一致性。這種指導作用,說明瞭彈道學在研究發射武器的各有關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