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城,廣東省重要輕工業城市,省轄市。位於省境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緣,佛山湧(汾江)畔,廣三鐵路東西橫貫。東北距廣州16公裡。轄2區及南海縣、三水、順德縣、高明4縣。面積5496平方公裡,人口279.4萬;其中市區77平方公裡,人口36.57萬。佛山昔名季華鄉,早期為廣州海灣西南邊緣的洲島漁村。東晉時罽賓國(今喀什米爾)僧人達毗耶舍到此建寺傳教,唐貞觀二年(628)在此掘得銅佛像三尊,因名佛山。佛山自秦至南北朝為番禺縣地,後屬南海縣轄,1950年設市,,1984年擴大市區,將南海縣部分地區劃歸本市。唐宋以後,佛山湧曾是廣州通西江和北江主要航道,佛山從宋代起即為全國著名手工業中心。明中葉,佛山經濟已達繁盛頂點。明清時與朱仙鎮、景德鎮和漢口鎮並稱為全國“四大鎮”,同時又與北京、漢口和蘇州共譽為“四大聚”。清康熙到道光初年,佛山經濟興旺,是繼明代之後又一繁榮時期。1840年鴉片戰爭後,佛山漸衰。

佛山市的鄉鎮企業

  市境以沖積平原為主,中有小山丘,地勢低窪,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佛山湧流經市區,河道北淺南深。北部易受水淹,靠堤圍保護。市西南石灣區為紅巖臺地,地勢高亢,盛產陶土,為陶瓷業發展提供瞭原料。除具歷史盛名的鑄鐵、煉銅、陶瓷、紡織等工業外,新興工業有電子、機械、五金、電器、化工和塑料等。傳統手工業和民間工藝業尤為發達,產品蜚聲各地。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多來料加工和裝配生產企業。佛山多古建築,以祖廟最負盛名。此外有中山公園、博物館、民間藝術社等。石灣鎮是綜合性陶瓷業基地,有“南國陶都”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