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部的地區。位於奧得河中、上遊流域,並向東南延續至維斯瓦河上遊,西南部和南部與蘇臺德山和西喀爾巴阡山毗連。面積約4.9萬平方公裡,現大部分在波蘭南部和西南部,小部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南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北中部。歷史上分為3部分:東南部稱上西裡西亞、西北部稱下西裡西亞、南部稱奧地利西裡西亞。

  上西裡西亞是波蘭最重要的工業區,工業產值占波蘭全國的1/4以上。有著名的上西裡西亞煤田,生產全國絕大部分的煤炭,鋼鐵、鋅、鉛的冶冶煉和電力、化學、機械制造工業發達。鐵路網稠密,有運河與奧得河相連並通波羅的海。工礦業城市林立,組成以卡托維茲為中心包括比托姆、紮佈熱、格利維采、霍茹夫等城市的集聚區。

  下西裡西亞經濟發達、煤、銅、鎳等采礦業地位重要,並有有色金屬冶煉、機械制造、紡織、食品、建材等工業部門。還分佈著大面積的森林,農業生產以奧得河左岸黃土地帶較發達,盛產小麥、甜菜等,是波蘭重要谷倉之一。主要城市有弗羅茨瓦夫、萊格尼察以及民主德國的格爾利茨等。

  奧地利西裡西亞基本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大部分在耶塞尼克山北面,東與西喀爾巴阡山相連,地處交通幹線樞紐位置。境內的俄斯特拉發-卡爾維納煤田是上西裡西亞煤田的南延,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鋼鐵、化學、機械制造工業中心。主要城市有俄斯特拉發、卡爾維納、奧帕瓦克爾諾夫、切申等。

  公元6世紀時,就有斯拉夫人在此定居。9~10世紀,隸屬於摩拉維亞國傢。10世紀末,成為波蘭的一部分。1163年分為上西裡西亞和下西裡西亞。1335年屬波希米亞,1526年起與波希米亞同屬奧地利哈佈斯堡王朝的版圖。1618~1648年歐洲封建主間的“三十年戰爭”給西裡西亞帶來浩劫。1742年除奧地利西裡西亞外,其餘大部為普魯士所並吞。19世紀和20世紀初,西裡西亞經濟獲得重大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上西裡西亞大部並入波蘭,奧地利西裡西亞分歸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西裡西亞為法西斯德國所占領,戰後,絕大部分劃歸波蘭,小部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