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首都,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在國境中部肯特山脈南端,鄂爾渾河支流土拉河畔。海拔1350米。面積2074平方公裡。人口46萬(1983)。約占全國人口的25%和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全國第一大城。冬季嚴寒,夏季溫暖,溫差大,降水少。1月平均氣溫-27℃,最低可達-40℃;7月18℃。年降水量約200毫米,集中在7~8月。始建於1639年。原名庫倫,是喇嘛活佛駐地。後逐漸發展為宗教、貿易和行政中心。市區幾經變遷,至18世紀才固定在此。1924年改今名,意為““紅色英雄城”。50年代後,城市建設與現代工業有一定發展。集中全國工業產值的55%,以畜產品加工業為主,有工業聯合廠、肉類聯合廠等幾個現代化聯合企業。還有發電廠、木材加工、建築材料和汽車修配廠等。1949年與蘇聯烏蘭烏德、1956年與中國二連浩特建鐵路相通。另有公路與航空線通往國內各省區。市內現代化交通設施日益增多。市街中心廣場有中央政府、劇場、電影院、大學、郵電局等排列整齊的現代化建築物。工業分佈在東、西、南部,居民區多在中部和北部。設有國立喬巴山大學等高等學校,還有中央博物館、革命博物館和科研機構。市內唯一的喇嘛寺院在市區南部,是旅遊地。(見彩圖)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蘇赫巴托爾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