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在蘇聯歐洲部分西南部,介於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和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之間,南臨亞速海和黑海,西、西南與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接壤。面積60.37萬平方公裡,人口5084萬(1985)。烏克蘭人占3/4,俄羅斯人占1/5,餘為猶太人和波蘭人等。首都基輔。

  地處俄羅斯平原西南部,地質基礎古老,高地(沃倫-波爾多高地、第聶伯丘陵、頓涅茨嶺)和低地(波列西耶沼澤、黑海低地等)相間分佈,地表波狀起伏。西南為烏克蘭喀爾巴阡山,一般海拔800~1500米,最高點戈韋爾拉山海拔2061米;最南端為克裡木山地。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暖,由西向東大陸性逐漸增強。1月平均氣溫東北部-8℃,克裡木半島南端2~4℃;7月西北部18~19℃,東南部23~24℃。年降水量300~700毫米,山地1000~1600毫米。克裡木半島南岸有地中海氣候特色。全境熱量資源比較充足,10℃以上年活動積溫2400~3400℃,適於各類谷物生長。第聶伯河縱貫中部,既是航運幹線,又是工農業及城鎮的主要水源。地跨混交林-生草灰化土帶、森林草原帶、草原-黑土和暗粟鈣土帶。大面積黑土分佈地帶為重要農耕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大礦多,分佈集中,為建設大型工礦業提供瞭有利條件。頓巴斯煤田面積約6萬平方公裡,1800米深度內地質儲量962億噸,是蘇聯歐洲地區儲量最大的煤田,其中85%分佈於烏克蘭,煉焦煤占蘇聯總儲量的28%。克裡沃羅格鐵礦區面積約300平方公裡,鐵礦石探明儲量159億噸,占蘇聯1/4。尼科波爾和托克馬克的錳礦石探明儲量占蘇聯82%。此外,第聶伯河水力資源、利沃夫煤田、克列緬丘格油田、達沙瓦天然氣田以及北部的森林資源等,也具重要意義。

  烏克蘭歷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19 世紀下半葉鐵路、鋼鐵、煤炭、機械等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以及資本主義農業迅速發展。十有革命勝利後,於1917年12月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幾十年來,工農業迅速發展,是蘇聯重點發展的地區之一。

  發達的工業-農業區,在蘇聯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蘇聯最大的煤炭冶金基地,近年來煤炭產量2億噸左右,占蘇聯28%。鐵礦石產量達1.3億噸,占蘇聯一半以上。鋼產量達5300萬噸(1982),約占蘇聯36%;鋼材、鋼管產量各占蘇聯1/3以上。克裡沃羅格、頓涅茨克和日丹諾夫為主要鋼鐵中心。烏克蘭是蘇聯以重型為主的綜合性的機械工業基地,甜菜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采煤康拜因和內燃機車的產量均占蘇聯95%以上;冶金設備、車輛、動力變壓器等產量各占蘇聯一半以上;汽車、拖拉機、動力機械、化工和起重運輸機械等生產也較發達。重要的化工基地,酸、堿、化肥等無機化工生產在蘇聯占重要地位。重要的農業與食品工業基地。糧食、甜菜和向日葵產量分別占蘇聯25%、60%和47%,葡萄、蔬菜和長纖維亞麻各占1/3左右。食品工業發達,甜菜糖、植物油產量分別占蘇聯55%和35.7%(1982),動物油和肉類產量分別占1/4左右。交通運輸業發達,鐵路、公路、內河、海運、空運及管道運輸部門齊全,均居全國重要地位。鐵路營運裡程2.4萬公裡。公路總長16萬餘公裡。海運占總貨運周轉量27%。

  烏克蘭包括3個經濟區:①頓涅茨-第聶伯河流域是重工業區,工業生產規模、水平僅次於中央區,居蘇聯各經濟區的第二位。煤炭、鋼鐵、重型機械、化工、電力、建材等是主要工業部門。農業以冬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為主要專門化部門,均具有國際意義。經濟中心有頓涅茨克(煤炭、冶金、礦山機械、化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機械、金屬構件、電力機車、農機、有機合成化工),哈爾科夫(農機、動力機械、運輸機械、機床)日丹諾夫(鋼鐵、重型機械、化工),紮波羅熱(鋼鐵、機械)和克裡沃羅格(鋼鐵)等。②西南區為發達的工業-農業區,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又處於蘇聯通往東歐、南歐的鐵路和油氣管道的過境運輸線上。在此基礎上著重發展多部門農業、食品等輕工業和耗勞動力、耗能源、省金屬原材料的工業部門。甜菜、馬鈴薯和啤酒花產量分別占蘇聯40%、20%和95%,糧食及肉類生產各占蘇聯1/10左右。工業以精密機械(儀表、電子)和農業機械、輕工機械、運輸機械為主。經濟中心基輔,機械、輕工為主要工業部門。③南方經濟區面積小,人口少,是蘇聯重要的船舶修造和漁業基地。海運業、水果園藝業及旅遊業都很發達。經濟中心敖德薩,是黑海沿岸重要港市,機床、農機、起重運輸機械制造為主要工業部門。尼古拉耶夫為蘇聯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生產各種艦艇和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