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東部內陸國。鄰肯雅、蘇丹、薩伊、盧旺達和坦桑尼亞。面積238461平方公裡。人口1515萬(1984)。全國分為33個地區。首都坎帕拉。

  自然條件 處在前寒武紀結晶巖組成的東非高原上。國土大部在東非大裂谷東、西支之間,是久經夷平的準平原,海拔1000~1200米,自西側向中間緩傾,中、南部地勢低平,水網稠密。東非大裂谷西支縱貫西部邊境,谷地多斷層湖;裂谷東側斷裂上升形形成掀斜山地,其中魯文佐裡山位於烏幹達與紮伊爾邊界,其瑪格麗塔峰海拔5119米,是非洲第三高峰。西南邊境的穆哈武拉、薩比尼奧等火山,是維龍加火山群的一部分。東部和東北部邊境是海拔1200~15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其上山峰錯列。東南部邊界上的埃爾貢山是熄火山,海拔4321米,火山口有水汽噴出和溫泉湧流。

  赤道橫貫南部,全境屬熱帶氣候,因地勢較高,大部地區終年溫暖。溫度年較差僅1~5℃。年平均氣溫21~24℃,1800米以上山地降至20℃以下。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中南部1000~1200毫米,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唯1~2月和6~7月間偏旱;北部和東北部減為500~1000毫米,幹濕季分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降水稀少。維多利亞湖周圍和魯文佐裡山地是多雨區,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中、南部為熱帶森林,但砍伐過度,僅少數殘存於邊境山地,代之而起的是以象草為主的高草熱帶稀樹草原,成片常綠-落葉混交林散佈其間。森林草原多獅、豹、河馬、犀牛、象、長頸鹿、鱷魚、斑馬等野生動物,辟有卡巴雷加、魯文佐裡、塞姆利基等野生動物園。北部為典型熱帶稀樹草原,東北部屬荒漠化熱帶稀樹草原。

  河湖眾多,沼澤廣佈,有“高原水鄉”之稱。水面面積4.2萬平方公裡,占全國總面積17%。大多屬尼羅河水系,水量豐富,維多利亞尼羅河和艾伯特尼羅河穿流南北,在結晶巖出露和從高原進入裂谷處有險灘、瀑佈,其中裡彭瀑佈和卡巴雷加瀑佈水力資源豐富。東北部屬內流區,多季節性河流。東南臨維多利亞湖,烏幹達領有其面積的42.8%。此外較大的還有基奧加湖、艾伯特湖(蒙博托湖)、愛德華湖等。

  居民和發展簡史 人口增長較快,年增長率達31‰,高於非洲平均水平。平均每平方公裡63人。大多數居民居住於中、南部,維多利亞湖周圍和西南山地人煙稠密,每平方公裡超過80人,局部地方超過120人。北部和東北部人口稀疏,每平方公裡僅10~20人。居民中班圖語系的巴幹達、巴索加、巴尼揚科勒、巴基加等族占2/3以上,其次是居住於東部和東北部的尼洛特語系的特索、卡拉莫喬等族。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英語是官方語言,盧幹達語亦較通行。公元15世紀後,境內陸續形成一些王國,以西部的佈尼奧羅和南部的佈幹達王國最著名,有發達的農業和文化,還開采鐵礦、冶制鐵器。19世紀後期歐洲殖民者入侵時,大部地區隸屬佈幹達王國。1894年英國宣佈為其“保護國”後,全境逐步淪為其殖民地。1962年獲獨立,1967年10月成立烏幹達共和國。

  經濟地理 經濟發發展水平較低,198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30美元。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80%,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75%,農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90%以上(1982)。農村中半自給經濟和小商品經濟占絕對優勢。種植業占主導地位。全國可耕地576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24.1%,大部用於糧食生產。糧食作物的構成,南、北顯然不同,南部以木薯為主,北部玉米、高粱、粟居多。盛行灌叢休閑農作制,生產水平不高,但一般年景糧食基本自給。經濟作物是財政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咖啡居首位,1982年種植面積18萬公頃,產量15.5萬噸,居非洲前列,產品絕大部分供出口,占出口總值2/3以上。棉花是20世紀初發展起業的,1955年前一直是首位出口作物,大面積種植於維多利亞湖周圍,隨著咖啡的擴大種植,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大幅度下降,產區也有向北部草原帶轉移的趨勢。原居非洲前列的茶葉生產和出口,近年來亦有下降,西南部山地是集中產區。其他經濟作物甘蔗、花生、芝麻等供國內消費,煙葉有部分出口。畜牧業不發達。廣大農區牲畜數量少,牧區主要在西南部山地和東北部幹旱區,以養牛為主,盛行半遊牧的飼養方式,產品率和商品率均不高。淡水漁業重要,1982年漁獲量約17萬噸,居非洲第三位,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是主要產區,盛產非洲鯽魚和尼羅河鱸魚,多由漁民分散捕撈,漁具簡陋,資源尚待利用。

  工業基礎薄弱,產值隻占國民生產總值4%。咖啡加工、茶葉加工、制糖、紡織、 卷煙、魚類加工等是主要部分,多集中在中、南部城鎮。老企業多為手工業小廠。獨立後現代輕紡工業有發展,利拉棉紡織廠和索羅蒂肉類罐頭廠等較大企業的建立,對北部地區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其他較重要企業有以廢鋼為原料的金賈軋鋼廠、托羅羅水泥廠和化肥廠等。電力工業較有基礎,維多利亞湖出口附近的歐文瀑佈電站,裝機容量15萬千瓦,電力除供應國內,還向肯尼亞輸出。采礦業規模有限,魯文佐裡山麓的基倫貝銅礦是最大企業,礦石運金賈冶煉後出口。西南部基蓋濟和安科萊等地少量開采鋅、鈮、鈦、鎢、鉍,東部蘇庫利山等處產磷灰石和石灰石。

  深處內陸,距海最近處亦超過800公裡。經鐵路出肯尼亞的蒙巴薩港是出海主要通道,其次是經維多利亞湖水運和公路通過坦桑尼亞出海。境內鐵路總長1286公裡(1982),構成運輸主幹,肯尼亞—烏幹達鐵路橫貫國境中南部,西起卡塞塞,東抵國境 ,不僅承擔進出口運輸大部以及鄰國盧旺達的過境運輸,還是國內交通主動脈,並有支線通西北部的帕誇奇,通聯主要城鎮、礦山、經濟作物產區。公路全長7637公裡(1981),其中1800公裡為瀝青路面,首都坎帕拉是最大公路樞紐,多條公路自此呈輻射狀通全國各地。金賈、貝爾、恩德培是維多利亞湖畔重要港口,有航線通肯尼亞的基蘇木和坦桑尼亞的姆萬紮。內河航運主要河段為維多利亞尼羅河的納馬薩加利至馬辛迪和艾伯特尼羅河的帕誇奇至蘇丹邊境尼木累等段。有機場12處,國際機場在恩德培。

  富旅遊資源,壯觀的卡巴雷加瀑佈、魯文佐裡山、埃爾貢山等均為遊覽勝地,繁多的野生動物亦引人註目,發展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