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轄市,蘇、魯、豫、皖4省邊界的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中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位於省境西北部,簡稱徐。轄3區和礦區、郊區各1及銅山、豐縣、沛縣、邳縣、睢寧5縣。面積1.1258萬平方公裡,人口807.14萬;其中市區面積172平方公裡,人口90.66萬。徐州起源於唐堯時代的大彭國。春秋戰國曆屬呂、宋、楚諸國,稱彭城邑。秦置彭城縣。楚漢之際,楚懷王心和、西楚霸王項羽先後建都於此。兩漢先後為楚國、彭城國都城。東漢建安三年(198)後不久,徐州刺刺史部遷此,始稱徐州。兩晉、南北朝、隋、唐及宋、元、明諸代,歷為彭城郡治或徐州治。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州為府,置銅山縣取代彭城縣。1912年為銅山縣治。1945年9月劃城效置市。1948年12月一度劃歸山東省管轄。1952年底歸屬江蘇省。有史以來,圍繞徐州進行的戰爭多達200餘次。抗日戰爭時期的臺兒莊戰役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均為爭奪徐州而進行。

徐州市區

  市境位於徐淮黃泛平原西部。市郊有由寒武、奧陶系灰巖構成的九裡山、雲龍山、鳳凰山、子房山等環抱,富藏煤礦;黃河故道斜穿市內,京杭運河通過北郊,南有雲龍湖。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冬寒夏熱,夏雨集中。郊區農業以蔬菜為主,黃河故道沙灘辟為果園,山嶺全部綠化。徐州近代工業的興起,始於19世紀80年代賈汪煤礦的發現和采掘。1911年津浦鐵路、1915年隴海鐵路徐汴段和1925年隴海鐵路徐海段先後建成通車後,徐州成為中國東部鐵路樞紐和蘇、魯、豫、皖4省之交的第一大城和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另有徐濉支線與濉阜鐵路相通,聯系皖北各縣;有礦山鐵路支線連結賈汪、沛縣大屯等礦區。1987年以來,市區及外圍共建起33座鐵路立交橋,居國內城市首位。公路交通直達魯南、豫東、皖北和蘇北各縣。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發展為以采煤、電力工業為主體,並有食品、紡織、機械、化學、建材、冶金等工業部門的中等工業城市。煤炭年產量達1300萬噸以上。通過津浦鐵路和京杭運河南運蘇南各地,市境北郊的萬寨港是京杭運河上的第一大煤港。

  南郊雲龍山是主要風景名勝集中地。山頂有宋放鶴亭、飲鶴泉;東麓有北魏晚期就山崖巨石雕鑿的石佛和明興建的興化寺;西麓大士巖有石造觀音像,山麓北有乾隆行宮,現辟為市博物館;西有雲龍湖(古稱石狗湖)和雲龍公園。鳳凰山東麓有淮海戰役紀念館和烈士紀念塔,紀念塔高38.15米,雄偉莊嚴。市北郊茅村附近發掘出東漢畫像石墓,東郊獅子山麓又發掘出漢兵馬俑。

  市屬豐縣是中國出口山羊板皮和蘆筍的基地。瞧寧縣有優質墨色大理石礦,儲量達131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