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地區轄縣,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政府所在地。位於省境西部偏北,東倚呂梁山,西瀕黃河岸。面積3122平方公裡,人口22萬。縣府駐城關鎮。漢為汾陽縣地。北齊置蔚汾縣。隋改名臨泉縣。唐改稱臨津縣,後改名合河縣。金改為興州,明始稱興縣,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949年設興縣專區,專署駐興縣。1952年興縣專區撤銷,興縣屬忻縣地區。1977年劃入呂梁地區。農作物以穀子、穀類、馬鈴薯、玉米播種面積較廣,沿黃河岸可種棉花。果樹以紅棗、蘋果、梨、杏較多。牲畜畜中以羊最多,以“四紅牛”最有名。東部山區森林面積甚廣,以油松林為主。縣城西的蔡傢崖曾為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政府駐地。城內有晉綏邊區烈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