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發源於浙贛兩省交界的懷玉山南麓。幹流自東向西,先後流經廣豐、上饒、鉛山、橫峰、弋陽、貴溪、鷹潭、餘江、餘幹等縣市,收納瞭豐溪、瀘溪河、鉛山河、湖坊河、葛溪、羅塘河、白塔河等支流。在餘幹的八字嘴附近分為兩支:主支經瑞洪至康山註入鄱陽湖,全長313公裡;北支餘水河註入鄱江。全流域面積1.5941萬平方公裡,耕地26萬多公頃。信江上遊沿岸一帶以中低山為主,地形起伏較大。中遊為信江盆地,地勢由北、東、南三面邊緣漸次向中間降低,並向西傾斜,其其間有紅色巖層組成的較低平山體,紅層地貌發育;下遊為鄱陽湖沖積平原。流域內山地面積占40%,丘陵占35%,平原占25%。流域位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上遊懷玉山一帶為江西省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水量達1810毫米,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9月僅占18%,故常出現上半年多雨易澇,下半年少雨易旱的情況。信江流域已建成各種灌溉設施共約5.5萬座,控制水量23億立方米,占信江年均水量165.8億立方米的13.9%左右。有效灌溉面積已達20.5萬多公頃,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3.5萬多公頃,分別占流域內耕地面積的79%和52%。現有圩堤425.7公裡,保護耕地4.3萬多公頃。水能蘊藏量達85.91萬千瓦,現僅開發5.27萬千瓦。鷹潭至波陽有客輪航班通行。信江盆地中心的鉛山、上饒一帶農業富饒,有“贛東北糧倉”之稱。流域內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分佈於武夷山麓。重要礦產有銅、鉛、鋅、蛇紋石、鎢、鈾、金、銀、稀有金屬和稀土礦產有銅、金、銀、鉛、鋅礦最著名。信江流域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位於信江上遊的三清山和支流白塔河中、下遊的龍虎山均為道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