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遊牧部族之一。最初與烏桓同為東胡部落,言語、習俗與烏桓同。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有蒙古、突厥、通古斯諸說,迄無定論。西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遼東塞外鮮卑山,遂以山名為族號。漢武帝時,烏桓降漢,南移至老哈河流域,鮮卑亦向西南推進,居住在今西拉木倫河流域。

  鮮卑人的經濟生活以畜牧為主,特產有野馬、獂羊、角端牛等;端牛角可制勁弓,稱角端弓;又產貂、豽、子,毛皮柔軟,為天下名裘。鮮卑的社會組織大致與烏桓同。若幹幹邑落組成部,部與邑落各有大人與小帥為首領,均由選舉產生。違大人言,處死罪。但可以牛羊贖。鮮卑人每年春季大會於饒樂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嫁女娶婦、髡頭宴飲。

  近年來,在內蒙古地區發現瞭鮮卑早期墓群。其中,在呼倫貝爾盟陳巴爾虎旗完工發現的墓群,還保持著傢族叢葬的制度,尚可見到埋殉完整馬匹的風俗。隨葬品以骨器為主,亦有手制陶器、銅器。三個袋形足的陶鬲,說明瞭該地與黃河流域文化的悠久聯系。銅制的小型飾具上,則可見到匈奴的影響。而在新巴爾虎右旗札賚諾爾發現的墓群,單人葬已較普遍地取代瞭叢葬,整體殉牲不再采用,僅以頭和蹄為象征。陶器、銅器的種類也增多瞭。這些墓葬反映瞭鮮卑人原始社會末期的情況。

鮮卑人狩獵紋骨板 滿洲裡紮賚諾爾出土

  匈奴擊潰東胡後,鮮卑和烏桓均役屬於匈奴。西漢一代,鮮卑與漢未嘗通使。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前,鮮卑與匈奴、烏桓連和,屢犯塞。二十一年,又與匈奴分兵侵北邊,匈奴寇上谷、中山,鮮卑寇遼東。漢遼東太守祭肜允許鮮卑互市,進行分化。後南匈奴附漢,北匈奴孤弱,鮮卑才開始與漢直接通使。二十五年,鮮卑大人偏何至遼東歸附,祭肜使擊匈奴左伊育訾部,從此鮮卑、匈奴交惡。祭肜又嗾使鮮卑攻烏桓,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偏何克赤山烏桓,斬其大人歆志賁,於是鮮卑大人皆來附漢,受漢賞賜。明帝、章帝二世保塞無事。

  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鮮卑乘北匈奴衰弱之機,與丁零、南匈奴及西域各國圍攻北匈奴。元和四年,鮮卑攻入北匈奴左地,斬優留單於。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間(89~91),北匈奴遷出蒙古草原,西徙烏孫之地,鮮卑遂占領匈奴故地。殘留匈奴共十萬餘落皆改稱鮮卑,鮮卑之勢日盛。安帝時,塞外鮮卑為瞭與漢互市,向遼東、遼西、代、上谷四郡塞內移動,與原居該處的烏桓雜居,時有糾紛,並劫掠鄰近各族。漢於是聯南匈奴、烏桓攻擊鮮卑,故漢與鮮卑長期不睦。鄧太後曾綏撫其大人,通關市,猶不能相安,屢為邊害。

  2世紀中,檀石槐被推舉為大人,設庭於高柳(今山西陽高)北三百餘裡的彈汗山歠仇水上,兵強馬壯,東、西部大人皆歸附之。桓帝時(147~167),檀石槐北拒丁零,南抄漢邊,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有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其勢力范圍幾乎包括瞭整個蒙古草原,各部均入其轄下,實力強大。延熹九年(166),鮮卑招結南匈奴、烏桓、羌、氐入寇沿邊諸郡,殺掠吏民;漢軍反擊,烏桓、匈奴等皆降,獨鮮卑出塞遠走。桓帝因鮮卑難以制服,寇抄滋甚,遣使封檀石槐為王,欲與和親,遭到拒絕。

鮮卑人飛馬紋鎏金銅帶飾 滿洲裡紮賚諾爾出土

  靈帝即位後,自建寧元年至熹平五年(168~176)間,鮮卑六寇並州,四寇幽州,一寇涼州。六年,又三寇三邊。光和元年(178)又寇酒泉。漢軍反擊,不勝,死傷慘重。不久,檀石槐死,其子和連代立,才力不如其父,失眾望,西部鮮卑相率叛去,漠南自雲中郡以東分裂為三部,一為步度根集團,占有雲中、雁門、北地、代、太原等地;一為軻比能集團,踞有高柳以東的代郡、上谷郡邊塞內外各地;一為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的素利、彌加等小集團。東漢末,軻比能集團漸強;大批漢人逃亡歸之,教其制作兵器鎧盾、習學漢文,乃仿漢制統禦部眾。獻帝延康元年(220),遣使獻馬,曹丕封之為附義王。

  曹魏初,軻比能以遣返逃亡漢人及驅牛馬為互市結好於魏,漸次兼並瞭步度根集團和東部鮮卑,自雲中、五原,東抵遼河,皆為所據。魏明帝時(228~239),軻比能先後兩次大敗魏軍,又出兵響應諸葛亮攻魏,於是青龍三年(235),魏遣刺客將他暗殺,鮮卑部落聯盟再度瓦解。其後,東部鮮卑有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和拓跋部稍強。慕容部居昌黎郡地,其首領曾從司馬懿攻公孫淵,魏封率義王;晉武帝時,首領慕容廆遣使歸降。慕容鮮卑一支移居青海,統治瞭當地羌人等族,建立吐谷渾國。段部居遼西郡地,亦臣屬於晉,晉封其首領為遼西郡公。宇文部分佈於濡源(今灤河上源)以東,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以西。拓跋鮮卑興起於西部,降服瞭濡源以西直至五原的諸部落,建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其首領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長期留居洛陽達十七年(261~277);晉懷帝時,首領猗盧受晉封為大單於、代公。

  東晉初,慕容部兼並宇文部和段部,建立前燕;前燕亡後,進入中原的慕容部貴族又建立過後燕、西燕、南燕等國。東晉孝武帝太元元年(376),拓跋鮮卑的代國被苻堅所滅,十一年(386),拓跋珪復國,並改國號為魏(北魏)。其後,鮮卑乞伏氏建立西秦,禿發氏建立南涼。這個時期,尤其是北魏統治的一個半世紀中,鮮卑族進一步吸收漢文化,漸與漢人融合,到隋唐時,作為一個民族實體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