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周天子約見諸侯和春秋時天子、諸侯、大夫間約會及相互間結盟。

  西周中期,穆王在塗山(今安徽懷遠東南)會見諸侯,稱塗山之會。春秋初中期,政權由周王下移到諸侯,侯國間有事,君主共商。如前561年,齊桓公和魯、衛等六國君主在葵丘(今河南考城東南)相會,訂立鞏固嫡子嫡妻制和發展侯國間經濟關係的文約。春秋晚期,一些侯國出現大夫專政,某些侯國間會議以大夫主持。如前517年,晉趙鞅等九國大夫在黃父(今山西沁水西北)進行商議,結果次次年將周王子朝趕出王城,送敬王回王都。

  西周晚期至春秋,常通過盟誓來調整和鞏固貴族內部等級關系。盟誓有一定儀式:盟誓人先鑿地為坎(穴),以牛羊或馬為犧牲殺於其上,割牲左耳以盤盛之,取其血以敦盛之。讀盟書(古稱載書)以告神靈,然後參加盟誓者歃(飲)血。歃血畢,加盟約正本於犧牲上,埋入坎中,副本則歸與盟者收藏。

  西周末期,周幽王召集諸侯在太室(今河南登封嵩山)結盟,稱太室之盟,為周王與諸侯盟誓之例。春秋時期有多種盟誓:①侯國間盟誓。有君主間結盟,如前632年,齊、魯等九國君主參加的確認晉文公霸主地位的踐土之盟;有大夫間結盟,如前546年晉、楚等國大夫在宋國簽訂弭兵盟約。②君主與大夫盟誓。如前543年,鄭大夫伯有之亂,簡公與大夫結盟於始封君恒公之廟。③侯國內大夫間盟誓。如前548年,齊大夫崔杼殺莊公,與大夫結盟於始封君太公之廟。④大夫宗族內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