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深

  中國國民黨軍隊愛國將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字任潮。1885年11月6日(清光緒十一年九月三十)生於廣西省蒼梧縣。早年進私塾,讀經史。1903年就讀於廣東黃埔陸軍中學,畢業後在新軍當見習官。不久被保送到到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即後來的陸軍大學)深造,畢業後留校任教五年。1920年到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軍政府,任粵軍第一師副官長、參謀長。1922年5月參加討伐直系軍閥。同年冬參與策動粵軍驅逐陳炯明出廣州。1923年4月經孫中山任命為廣東討賊軍第一師師長,1924年任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10月,廣州商團叛亂,他支持孫中山平叛。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26年1月在國民黨“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5月任黃埔軍校副校長。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留守大本營。1927年參加蔣介石反共“清黨”活動,發動廣州“四·一五”反共事件,背離瞭孫中山的三大政策,12月參與鎮壓中國共產黨人發動的廣州起義。1928年任國民黨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廣州分會主席等職。以後對蔣介石的專制獨裁政策不滿。1929年春因堅決反對蔣介石下令討伐李宗仁,被囚禁於南京,至“九·一八”事變後,才獲釋放。1933年11月,聯合十九路軍高級將領蔣光鼐、陳銘樞、蔡廷鍇等反蔣勢力,在福州發動抗日反蔣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被推為政府主席。不久同中國工農紅軍簽訂抗日反蔣協定(見福建事變)。失敗後去香港,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繼續進行反蔣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濟深出任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副委員長、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等職。他主張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政策,並向蔣介石提出必須堅持抗戰和實行民主兩大主張。1944年桂林淪陷,他回到傢鄉組織抗日遊擊武裝。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戰勝利後,同何香凝等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為促進國內的和平民主而努力。1947年他到香港發表《七項意見》的聲明,反對蔣介石撕毀政協決議和發動全面內戰,因此,被開除國民黨黨籍。1948年1月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成立大會上當選為主席。同年5月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於12月由香港到達東北解放區。1949年1月和其他民主人士一起聯合發表《對時局的意見》,公開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9月在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