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地區轄縣,自治區木材重要產區。位於自治區東北部,湘江和灕江上遊。面積2348平方公裡,人口36.1萬。縣府駐興安鎮,興安古屬百越之地。春秋、戰國為楚國疆土,秦始皇戍五嶺時曾駐軍於此。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屬始安縣。唐武德四年(621)設臨源縣,唐大曆四年(769)賜名全義。後晉開運三年(946)改名德昌,宋乾德三年(965)複名全義,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改名興安。境內靈渠為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鑿於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4),是用以溝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運河,又名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長34公裡,歷史上為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的重要通道。縣境地處湘桂走廊。西北為越城嶺,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貓兒山2142米,為廣西第1高峰,亦為南嶺第1高峰。東南為1000~1500米的海洋山。湘江、漓江和興安運河沿岸為沖積平原。境內河流分屬長江和珠江水系。漓江上遊為大溶江,發源於貓兒山,向南流經靈川、桂林、陽朔。湘江上遊為海洋河,發源於靈川縣東南的海洋山,向東北經全州入湖南。興安資源豐富,特產白果,年產900噸左右。柑橘年產2.5萬噸,是廣西水果基地之一。又為廣西木材和楠竹的重要產地,森林覆蓋率58%.。礦產有鐵、煤、鈾、鉛、鋅、鎢、銅、金、重晶石和大理石等。名勝古跡除靈渠外,還有秦城遺址(秦屯兵處)、古嚴關(秦漢所建)、萬板橋及黃巢城(唐遺址)、嚴關古窯(宋古窯遺址)、接龍橋(建於宋)。此外有元四賢祠、明粟傢橋和三將軍墓,並有紅軍長征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指揮部遺址──三官堂等。縣城南7公裡的乳洞為遊覽勝地。

靈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