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本島西北部重要河流。長140.2公裡(或作142公裡),流域面積1235.7平方公裡。源出中央山脈南湖大山,源地海拔2720米。河口洪水量為8780立方米/秒。大甲溪上遊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間,集水區雖面積不大但年降水卻接近3000毫米,水源豐富,峽谷地形以從谷關上溯至佳陽的25公裡最為優越,地層主要為硬砂巖,有利於築壩和水庫建設。全溪水力資源估計可達148萬千瓦,居臺灣島各水系之首。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天輪、谷關、德基等處。以梨山(舊名名撒拉予社)附近的德基水庫最為重要。水庫上遊七傢灣溪、南湖溪等大甲溪上源,特產一種鮭鱒科魚類,曾被稱“撒拉矛鱒”,原為寒地冷水魚類,隻宜生活於水溫10℃左右水中。可能為北太平洋南移的冰期殘留生物,已成為現今世界上此種魚類最南的分佈區。大甲溪河谷為臺灣中部東西橫貫公路所經,自臺中縣東勢鎮起,至梨山,過合歡埡口,東下立霧溪河谷,出太平洋岸,與北回公路相接,可抵花蓮市;為臺灣最重要的橫貫山地公路。在大甲溪沿線有谷關溫泉、德基水庫、佳陽、梨山、環山等重要遊覽區。大甲溪上遊南北山地皆有臺灣重要林區分佈,南為八仙山林區,北為大雪山林區。自大雪山至雪山迤東北一帶,為北臺灣海拔3000米以上高峰聚結區,冬季群峰映雪,自然景色至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