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所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後遷鄴。盛時疆域有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及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曆七主,共三十二年。

  石勒從305年起兵後,輾轉歸於漢劉淵,為淵部將。311年石勒軍全殲西晉主力,並會同劉曜、王彌之眾攻破洛陽。312年以後,石勒以襄國為基地,發展成為今河北、山東地區的割據勢力。318年,漢[ID=han_shiliu]內亂,他率軍攻破漢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319年,劉曜曜自立為帝,建前趙,遷都長安。石勒脫離前趙,自稱大單於、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石勒攻滅鮮卑段氏,又進據河南、皖北、魯北。329年攻破長安、上邽,滅前趙,並有關隴。至此,北方除遼東慕容氏和河西張氏外,皆為石勒所統一。以淮水與東晉為界,初步形成南北對峙局面。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稱帝。

“石安宗”磚  陜西西安出土後趙曾改咸陽為石安縣

後趙帝系表

  333年七月石勒病死,太子弘繼位,以勒侄石虎為丞相、魏王、大單於,總攝朝政。

  334年十一月,石虎廢石弘,自稱居攝趙天王。以後,石虎誅殺弘及勒諸子,遷都於鄴。337年改稱大趙天王。349年稱帝。

  石勒初起時,往往對攻下的塢壁壘征收義谷,有時也以掠奪方式獲取軍糧。約在313年始采用租調剝削方式。314年下令州郡檢查戶口,征收田租戶調,規定戶貲出帛二匹、租谷二斛。稱趙王後,較留意於農業生產,常遣使者循行州郡,勸課農桑。故當石虎統治之初,租入殷廣,鄴都的中倉每年有百萬斛的租谷輸入,沿水次諸倉也儲積瞭不少糧食。

  後趙采用胡、漢分治政策,設置大單於統治各少數族人,又設置專門的官職管理胡人辭訟和出入,甚至強行規定稱漢人為“趙人”,胡人為“國人”,並嚴禁呼羯為胡。

  石勒、石虎均沿用劉漢的徙民辦法,將被征服地區的各族人民遷往其統治中心襄國、鄴及其周圍地區,以便控制。對人民的統治,除以州、郡行政系統管理外,同時存有以軍事組織形式管理並占有人口的制度。

  石勒初起時,對西晉王公卿士、塢堡主及士大夫多加殺戮。以後則在俘虜中區分士庶,將士族集為“君子營”,以示優待。並選用某些士族為官。稱趙王後,石勒對一些士族委以要職,明令不準侮易衣冠華族。恢復魏晉以來的九品官人制度(見九品中正制),使士族取得瞭特權。石勒兩次清定九品,又設立太學、小學和郡國學,培養將佐和豪族子弟。石虎即位後,也肯定士族特權,並將對關東士族的優待擴大到關中的望族。

  石虎是十六國時期有名的暴君。在其統治期間,軍旅不息,眾役繁興,征調頻仍,刑罰嚴酷。他有意“苦役晉人”,嚴重地破壞瞭農業生產,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起義不斷發生。其中,梁犢起義規模最大。348年石虎殺太子石宣,把無辜的東宮衛士十餘萬人謫戍涼州,其中萬餘人於次年到達雍城(今陜西鳳翔南)時,在高力督(石宣挑選身強力壯者守衛東宮,號“高力”,設置督將率領,稱高力督)梁犢領導下發動起義,各族人民紛紛參加。義軍所向披靡,及至長安,眾已十萬,擊敗石苞,東出潼關,兩次大敗大司馬李農。石虎繼續派兵鎮壓,又利用氐族貴族苻洪和羌族貴族姚弋仲的武裝力量合兵進攻,梁犢兵敗犧牲。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動搖瞭後趙統治的根基。349年石虎病死,後趙內亂,諸子爭立,互相殘殺。305年,石虎養孫漢人冉閔(即石閔)乘政局混亂,殺石鑒,滅後趙,政權落入冉閔之手。次年,稱帝於襄國的石祗也被冉閔消滅(見圖)。

成 前趙 前涼 後趙(3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