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武職官名。春秋時期各諸侯以卿統軍,故通稱卿為將軍。戰國時期始為武官之名。秦漢以降歷朝皆置之,或常設,或暫置,名目繁多,權位各異。清代將軍大體有五類:①駐防八旗的最高長官之一。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1768)改為從一品。全國共設十三人,分別駐守於盛京、吉林、璦琿、綏遠城、江寧、杭州、福州、廣州、荊州、成都、西安、寧夏、伊犁。凡駐守直省之將軍掌駐防旗營的軍政事務,駐守邊疆地區之將軍則為該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②駐紮外蒙古地區的軍政長官之一。雍正九年(11731),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裡雅蘇臺)一人,掌管喀爾喀蒙古及唐努烏梁海部之軍政。③出征時臨時軍事統帥。咸豐以前各朝用兵時多置之,事畢則省撤。多簡王、貝勒、貝子、公或都統、總督等親信大臣任之。所加名號不一,如征南大將軍、撫遠大將軍、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而品秩俱從原官。④宗室封爵之第九至十二等。依次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⑤武職封贈官階名號。初為綠營正二品至從五品的封贈官階,依次為驃騎將軍、驍騎將軍、昭勇將軍、懷遠將軍、明威將軍、宣武將軍、武德將軍、武略將軍。乾隆中期八旗與綠營制度劃一,遂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為正一品建威將軍(公、侯、伯同)、從一品振威將軍、正二品武顯將軍、從二品武功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