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族(藏族)的一支。9世紀末葉吐蕃王朝瓦解,族種分散,不相統一。宋初在秦鳳路沿邊、西涼府及河湟流域一帶,都分佈著吐蕃族,其中以宋人稱呼為“青唐羌”的唃廝羅一系聲勢最著。唃廝羅(997~1065)是吐蕃贊普之後,意為“佛子”。他被大僧侶李立遵和大首領溫逋奇所擁立,初居廓州(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繼遷宗哥(今西寧市東大小峽谷地帶)又徙邈川(今青海樂都),最後定居青唐(今青海西寧)。在遼、宋、西夏鼎峙互爭的新形勢中,河湟吐蕃出現瞭“立文法”的建政活動。唃廝羅羅以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聚眾日多,把割據分裂的吐蕃部落基本統一起來。他和契丹使聘往來,通婚結好;並與宋朝友好結盟,共同防禦西夏。在唃廝羅部將近百年的統治期中,青唐一帶生產發達、商旅雲集,呈現繁榮景象。這時,“絲路”中的河西走廊,因西夏崛起,商旅往還多所梗阻,青唐城成為東西交通的樞紐。其西臨谷城(今西寧市西郊通海區),有道路通青海湖,循湖而西,即徑入西域,西域各國及回鶻商人均經此至青唐,與中原西來的商賈相貿易,唃廝羅部以此富強。唃廝羅死,第三子董氈繼位。董氈死於1083年,由養子於闐人阿裡骨接替。1096年阿裡骨死,子瞎征繼位。1099年(宋元符二年),吐蕃首領內訌,宋取邈川、青唐置湟、鄯二州,不久又棄失。1103年(宋崇寧二年),宋再取湟州,次年取鄯州、廓州,改鄯州名西寧州。金人興起,征服其地,青唐羌勢力趨於衰微。

  

參考書目

 吳天墀:《唃廝羅與河湟吐蕃》,《宋史研究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鄭州,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