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傢晏嬰言行的書。一說成書於戰國時期,也有人認為是原籍為齊的秦代博士所寫。該書採用史料和民間傳說編纂而成,其中晏嬰勸告君主不要貪於逸樂,要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聽取不同意見等統治經驗,常為後世所取法。晏嬰本人恪守傳統禮制、生活節儉,也常為後世統治者所稱道。該書中許多生動的情節描寫,表現瞭晏嬰的聰慧和機智,如“晏子使楚”等,曾在民間廣為流傳。書中還通過總結政治經驗,分析瞭“和”、“同”兩個概念。晏嬰認為對君主隨聲附和即“同”,不足可取;隻隻有敢於向君主提出建議,補其不足,也就是“和”,才是正確的。這一具有辯證法思想的論述在中國哲學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晏子春秋》竹簡

  《晏子春秋》曾經劉向整理,共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清代校定者有七八傢,清末有蘇輿《晏子春秋校註》、張純一《晏子春秋校註》;近有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材料較全。在日本也有不少研究著作和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