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由黃興在湖南創立的反清革命團體。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五月,黃興作為軍國民教育會的運動員,從日本回國。夏秋之交,返抵湖南長沙,受聘為明德學堂教員。11月4日,他以過生日為名,約集宋教仁、劉揆一、章士釗、周震鱗、翁鞏、秦毓鎏、柳聘農、柳繼忠、胡瑛、徐佛蘇等,在長沙保甲巷彭淵洵傢舉行秘密會議。議決建立名為華興會的反清革命團體,對外偽託興辦礦業,稱華興公司。1904年2月15日,借除夕宴聚作掩護,召開華興會成立大會。到會一百多人,舉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劉揆一為副會長。

  華興會沒有留下政治綱領性文件,但從事後各種記載中表明,其主張主要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國民革命”。黃興在與周震鱗等印發《血淚書》中號召“凡屬炎黃種子,急宜奮起圖存,誓驅韃虜出關;否則瓜分之日立至”。而就華興會主要領導人宋教仁、陳天華、楊篤生、章士釗等人當時思想言論來看,也都顯露瞭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傾向。

  1904年初,黃興親赴湘潭,會見洪江會首領馬福益,商洽起義計劃。相約當年11月16日慈禧太後七十歲生日“萬壽”前,於長沙皇殿埋置炸藥,炸斃來行禮的湘省大吏,乘機起事。隨即派宋教仁、胡瑛赴鄂,設華興會支部於武昌;派陳天華、姚宏業赴贛,遊說防營統領廖名縉屆時響應;派周維楨赴四川聯絡會黨。同時,楊篤生、章士釗在上海設愛國協會,作華興會外圍;兩湖留日學生劉道一、田桐等組織新華會,擬相機回國參與華興會起義。湖北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成立後,黃興親往聯系,商定湘省發難,湖北響應。稍後,又設同仇會,專門負責結納會黨;更在長沙小吳門正街設東文講習所,借教授日語、算學為名,作為培訓會員和秘密聯系據點。各方聯絡工作,日益頻繁。

  九月初,華興會起義計劃泄露,湖南官廳即著手戒備。至中旬,長沙城廂內外差弁密佈,搜查起義據點,緝捕首事諸人。黃興化裝逃離長沙,抵上海,旋赴日本。宋教仁、陳天華、劉揆一等也相繼東渡。馬福益逃他省以圖再起,次年在萍鄉被捕,解長沙遇害。

  1905年夏,孫中山到日本,會見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商洽聯合組織全國性的革命團體。在同盟會籌備期間和成立以後,華興會員絕大多數先後加盟入會;不少人成為同盟會的領導骨幹。

  華興會的成立和起事,推動瞭兩湖革命運動的勃起,並對同盟會的組成和發展起瞭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