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最大海港城市。位於臺灣島西南岸,轄11區。面積153平方公裡,人口139萬,僅次於臺北市。

  舊港原名打狗,亦作打鼓,又名西港。鄭氏時屬鳳山縣,明、清間初為小漁港,亦常有海舶寄碇。同治三年(1864)開放通商,名旗後港。日本佔領後,1920年改名高雄。1945年光復時設市。

  臺灣5大城市中,以高雄市及其周鄰平原區自然景物最具熱帶特色。年均溫在24℃以上。因當西南季風之沖,6~7月的的均溫29~30℃,年中最低月均溫仍有18~19℃;年均降水量可達1700多毫米,惟秋冬少雨,雨量季節變化和年變率均大。高雄灣為西北—東南延長約12公裡的半封閉海灣,港口在灣西北隅,由打鼓山(海拔354米)山麓哨船頭與南岸的旗後山(海拔48米)夾峙形成,寬僅120米,地層皆屬珊瑚礁石灰巖。1969年在灣南外側沙洲上的紅毛港另辟寬約250米的第二港口,可容載重10萬噸油輪進出。灣內有近年新建全省最大的前鎮漁港。

  高雄市為臺灣南部最大電力中心和重工業基地,有煉鋼、煉鋁、造船、機器制造、煉油、重化工、水泥等工業。臺灣近年自中東等國傢輸入原油已年逾1500萬噸,高雄港為其進口港。臺灣大量出口的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主要為糖及香蕉、鳳梨等鮮果和罐頭制品)從該港輸出。高雄港已成為世界上四大集裝箱港之一。市區有1966年和1969年先後建立的高雄、楠梓兩加工出口區,在臺灣外貿上起重要作用。縱貫鐵路及南北高速公路皆以高雄市為終點。鐵路延長線──屏東鐵路及省第1號公路均自此東通屏東市等地;省第17號沿海公路亦經市區南下,與臺東連接。高雄港與福建廈門港交通最便,航程165海裡,1950年以後航運中斷。高雄與香港相去342海裡,海運頻繁。市區南部小港區有高雄國際機場,為臺灣省第2大對外空運基地。高雄港北部的左營港(見左營)為臺灣南部重要海軍基地。高雄市有中山大學等大專院校。著名風景區有鼓山(即萬壽山)公園、西子海水浴場、半屏山、蓮花潭等。

高雄市區

高雄港集裝箱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