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遊右岸支流,古稱赤虺河,川、黔、滇3省界河。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芒部,流經滇、黔、川邊境,於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幹流全長523公裡,二郎鎮以上為上遊,復興場則為中、下遊分界。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習水河等。流域面積2.044萬平方公裡,平均比降1.5‰,河口流量309立方米/秒。含沙量高達0.93千克/立方米,因水赤紅故名赤水河。上遊海拔1000~1600米,屬雲南、貴州高原。喀斯特發育,河谷深切,平均比降2.2‰,水流急湍多灘。吳公灘長10公裡裡,落差200米,中遊流經四川盆地邊緣,兩岸海拔500~1000米,河谷漸寬,兩岸出現臺地,且有暗河匯入,下遊流經四川盆地紅色丘陵區,海拔200~500米,河面開闊,平均比降0.4‰。赤水河汛期與雨季一致,5~10月徑流量占全年的65~70%,最大流量可達5210立方米/秒,多出現於6、7月間,11月~翌年4月枯水期僅占30~35%,洪枯流量變幅大,可達297倍。

  赤水河中、上遊水能資源豐富,幹流水能蘊藏量127萬千瓦,可進行6個梯級開發。下遊河寬水深,水勢平穩,航運便利,自古為川黔鹽運要道,現可通行120噸機輪。且因氣候溫暖濕潤,熱量豐富,盛產水稻、甘蔗、油菜、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整個赤水河流域又為楠竹、松杉重要產區,天然氣、煤、鐵、硫等礦產亦較豐,赤水縣境內已建成年產30萬噸的天然氣氮肥廠。

  赤水河還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四渡赤水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