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俄羅斯聯邦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首府和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位於烏拉爾山脈西南側,別拉亞河畔,烏法河和焦馬河註入處。人口106.4萬(1985)。1574年建為要塞。1586年成為居民點。17世紀成為中央區與西伯利亞之間重要農牧產品集散地和商業中心。19世紀下半葉,現代工業有所發展。隨伏爾加-烏拉爾油田開發,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蘇聯重要的煉油、石油化工和機械工業中心。工業產值占自治共和國的40%。市內設有3 個煉油廠(烏法煉油廠、新烏法煉油廠和蘇共二十二大大煉油廠),年加工原油4000萬噸以上。原油經油管來自圖伊馬茲、伊申拜及西西伯利亞油田,加工後的產品大部分供外區。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合成纖維等。礦山和石油機械、飛機、汽車發動機、電機與電纜等為機械工業主要產品。食品等輕工業也比較發達。為烏法—圖伊馬茲—薩拉瓦特三角地帶工業核心。烏拉爾西南部地區交通樞紐,3條鐵路交會處,河港,多條輸油管會經該市。重要文化中心,設有蘇聯科學院巴什基爾分院、巴什基爾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