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黑龍江下遊、烏蘇裡江流域以至朝鮮東北部沿海居住的以漁獵為生的部落、部族的泛稱。又作水韃靼。

  水達達最初似專指朝鮮記載所稱的“闊兒看兀狄哈”(Kolkan Wudige),此種人在今大彼得灣以北顏楚河流域,“水居,以捕魚為生”。(《龍飛禦天歌》五十三章)。闊兒看又作骨乙看、骨看:闊兒看兀狄哈又名水兀狄哈或水吾狄介(清人記載稱此種人為庫爾喀,又稱庫雅喇,更曰東海瓦爾喀)。後來水達達則泛指烏蘇裡江以東以西,黑龍江下遊的吾吾者野人、吉裡迷、女真等等,因此又常與他們相混稱。

  意大利人普蘭諾·卡爾平尼的《蒙古史》稱蒙古人有四種,其一種為Su-mongol,即水蒙古。《黑韃事略》記載,被蒙古“殘虐”的諸國之中西南方有“斛速·益律幹”(原註“水韃靼也”)。元人周致中所撰而內容顯然經過篡改的《異域志》載:“無速蒙古在海島中,有城池房屋。其人頗富,出貂鼠。其國近西蕃。”三者皆指水達達而言,但後兩者誤記瞭水達達的地理方位。蒙古進兵遼東,水達達各部先後被征服。據元人記載,最初征東行中書省之下有合蘭府水達達田地;後遼陽行中書省之下又有合蘭府水達達路,管轄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憐、孛苦江五軍民萬戶府。萬戶府下有阿速古兒千戶所等以及其他管理水達達民戶的機構。關於合蘭府和水達達路的地望,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合蘭府遠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咸興城南五裡之古城。也有人認為它並不單獨存在。水達達路之名雖數見於《元史》等書,但它與遼陽行省下的開元路轄區重疊,又無明顯的區劃與治所。因此,有的學者根本否認此路的存在,認為所謂“水達達路”隻是指水達達的居住地;有的學者隻否定瞭合蘭府,但認為有水達達路,並分別出水達達路與開元路的地界。

  水達達以捕魚、捕青鼠和貂鼠或采珠(宋人稱北珠而清人稱東珠)為生,有簡單的農業、養狗駕拖床(爬犁),並善於造船,以此服役於元朝的軍隊與驛站(狗站)。他們以名鷹海東青為貢品。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遼陽路等為捕捉海東青侵害其民,發生瞭吾者野人和水達達的反抗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