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淮南軍事重鎮。故址在今安徽壽縣。戰國屬楚,楚考烈王迫於秦入侵,東遷都於此,稱郢都。秦設九江郡治於此,漢高帝時屬淮南國,後還稱九江郡。東漢末,袁術割據淮南地區,於壽春僭稱帝,易九江太守為淮南尹。曹魏與孫吳對峙,壽春成為軍事重鎮,為淮南郡及揚州治所。魏將毌丘儉、諸葛誕為揚州刺史,皆鎮於此,並曾以此為基地,南引孫吳,發動叛亂。東晉避鄭皇後阿春之諱,改名壽陽,仍為要鎮。晉明帝時荊州刺史祖約曾於此發動叛亂(見蘇峻、祖約之亂)。南北朝時,壽春為南北爭奪之之地,歸屬及名稱數有變化。如南朝宋改為睢陽,北魏復原名為壽春。又曾先後為揚州、豫州、南豫州、荊河州、南荊河州及淮南郡、梁郡治所。

  縣北四裡有八公山,據傳漢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於此,白日天,雞犬舐餘藥,變為神仙。山石不少與人像相似,故稱為八公山。東晉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堅伐晉,至壽陽。晉謝玄、謝石引軍抵抗,置陣肥水之上,淮水經壽陽縣西北,肥水從縣城北而入於淮。苻堅大敗逃遁,望見八公山上草木,以為都是晉兵。

  壽春地處淮水南岸,南引汝、潁兩水,東連三吳富庶地區,北為中原腹地,西接陳、許,外有江湖為阻,內有淮、肥水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交通要沖。縣南有芍陂,原有舊溝引淠水入陂,至劉宋時芍陂良田萬頃。但堤堰失修,夏秋常發生旱災,宋豫州刺史劉義欣進行修治,以利灌溉。齊、梁時也不斷修葺,使農業得以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