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

  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長、行政院長。字敬之,祖籍江西臨川,1890年4月2日(清光緒十六年閏二月十三)生於貴州興義一個富商傢庭。1906年起先後入貴陽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19100年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同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在滬軍都督府任職。1913年重返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1916年回國任黔軍團長等職。1924年,應蔣介石電召,任黃埔軍校總教官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次年,兩次隨蔣介石東征陳炯明,在棉湖之戰中保護蔣介石脫險,此後深得蔣的信任,由團長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負責閩浙戰事。1927年參與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後,先後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討逆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南昌行營主任、贛粵閩湘邊區“剿匪”總司令等職,成為蔣介石收服張作霖等北洋軍閥殘餘勢力、討伐桂系李宗仁等國民黨內各軍事反對派和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及其根據地的重要助手。

  “九·一八”事變後,何應欽任軍事委員會北平(今北京)分會代理委員長。指揮長城抗戰,失敗後與侵華日軍簽訂瞭《塘沽協定》。1935年,又接受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對華北主權的無理要求,世稱何梅協定。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力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並任討“逆”軍總司令,部署重兵準備進攻陜西,轟炸西安。抗日戰爭期間,任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指導臺兒莊、徐州、武漢等役會戰。1941年初,與蔣介石策劃發動皖南事變,解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新四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組織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參加對日作戰。1944年12月,出任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辭去軍政部長兼職。抗日戰爭勝利後,奉命前往南京,代表蔣介石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6月,何應欽赴美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極力推行蔣介石的內戰政策。次年3月,出任行政院長。8月赴臺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職。1987年9月21日在臺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