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積最大而人口密度最小的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縣。明清以來維吾爾語地名為卡克裏克,意為樹木眾多。面積20.23萬平方公裡,人口隻有2.66萬。縣府駐若羌鎮。縣鏡為漢鄯善及婼羌國地,婼羌在南部山區,今若羌城附近西漢為鄯善國之扜泥城,東漢稱泥。隋大業五年(609)置鄯善郡。唐時吐蕃勢力曾到達若羌。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設卡克裏克縣佐,光緒二十八年(1902)設婼羌縣,1959年簡寫為若羌。縣境北部為塔裡木盆地東部,大部為羅佈窪地。除沿河兩側有小小片綠洲外,多為無人區。氣候極端幹旱,若羌城年降水量僅17毫米,每年有8級以上大風37天,沙暴28天,因地面植被稀疏,風沙危害嚴重。縣境中部為阿爾金山,北坡正當迎風面,流沙見於海拔1500米上下,紅柳溝以東山段稱為庫姆塔格(意即沙山)。南部是阿爾金山與昆侖山之間的封閉性山間盆地與藏北高原相連,海拔4000多米,年降水量100毫米以上,有大面積的高山草原。礦產資源中,石棉以分佈廣、纖維長和質優見稱,此外,還有金、銀、銅等有色金屬及豐富鹽湖資源。1973年在城東北70公裡米蘭古河道上發掘出吐蕃戍堡,東西長70米,南北寬56米,房屋平頂,類似拉薩的佈達拉宮;戍堡四角有望樓,出土文物有大量吐蕃文木簡、木制器皿、皮制生活用品、卜骨、漆皮甲片、唐開元通寶錢幣及中原木梳;文化層上部有回紇人坎曼爾詩箋。米蘭遺址為研究漢、維、藏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瞭實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