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地區轄縣,因永樂宮而聞名。位於省境西南端。面積1217平方公裡,人口32.3萬。縣府駐城關鎮,芮是春秋時小國,芮伯城在今芮城縣北龍泉,遺址尚存。漢置河北縣。北周改為芮城縣,縣治遷今址。永樂宮原址在芮城永樂鎮,是元代著名道觀,建築規模宏大。其中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及保存在建築物內的壁畫、彩畫等,均為元代藝術珍品。1959年因修三門峽水庫,將永樂宮遷往縣城北龍泉村復原保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芮城西南風陵渡,相傳風後葬此,故名風陵。唐於於風陵堆南置關,稱風陵關,為晉、陜、豫3省交通要沖。風陵渡北匼河村發現更新世中期文化遺址,西侯度村發現更新世早期文化遺址,是華北已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址。縣城東南神柏峪,峪口懸崖有古柏,相傳大禹疏河導流曾棲息樹下,並由此渡河鑿開三門,引水歸道,因名大禹渡。大禹渡電灌站為現代化引黃水利工程,可澆地6670公頃。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棉花,次為玉米、谷子等,並產柿、棗、蘋果。沿河各鄉利用黃河灘開挖荷池,生產白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