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地區轄市和行署駐地,地區經濟中心。位於雅魯藏佈江支流年楚河下遊,中尼公路經此。面積3875平方公裡,人口7.86萬,日喀則最早稱“年麥曲”,後改為“溪卡桑主牧”,一度曾為噶舉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原屬日喀則宗,1960年改為日喀則縣。曾是後藏首府。1986年改市。地處溫暖半乾旱地帶,年均溫6.3℃,最熱月均溫14.7℃。年降水量433毫米,且多夜雨。年太陽輻射值高達800多千焦耳/平方釐米。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稠密,農業發達。農作物一年一熟,主主要有青稞、小麥、油菜籽、豌豆等。日喀則農科所曾創冬小麥畝產871.05千克的高產記錄。牲畜以藏綿羊、犛牛為主。工業有電力、農機加工、汽車修理等。手工業歷史悠久,主要有藏鞋、氆氌、地毯等。市內建有現代化的綜合太陽能試驗站。紮什倫佈寺位於尼色日山下,始建於1447年,最早稱“康建曲批”,意為“雪城興佛”。寺廟雄偉壯觀,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建有大經堂、大佛堂、漢佛堂、度姆佛堂、大強巴殿、靈塔殿等。大強巴殿鍍金銅佛像,高26.5米,用黃金6700兩,黃銅115噸,堪稱世界最大銅佛。

紮什倫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