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名傢公孫龍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公孫龍子》十四篇,現存六篇。其中第一篇《跡府》是後人編集的有關公孫龍的事蹟,其餘五篇基本可信是公孫龍的作品。其中《白馬論》所提出的“白馬非馬”的命題,以及《堅白論》所提出的“離堅白”的命題,是公孫龍名辨思想的中心。該書著重探討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個性所具有的內在矛盾,誇大這種矛盾並否認兩者的統一,因而得出瞭違背常識的結論。這種探討促進瞭人類認識的深化,是哲學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指物論》論述述瞭指與物的關系。所謂指,就是事物的概念或名稱,所謂物就是具體的事物,它們的關系也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通變論》論述瞭對運動變化的看法。《名實論》專門討論名與實的關系。這五篇著作共同構成瞭一個完整的學說體系。關於《公孫龍子》的註釋,有宋人謝希深註本,清人陳澧《公孫龍子註》,近人王琯《公孫龍子懸解》,陳柱《公孫龍子集解》,王啟湘《公孫龍子校詮》,胡曲園、陳進坤《公孫龍子論疏》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