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世紀間的西突厥別部。亦稱葛羅祿,地處北庭西北,金山(今阿爾泰山)之西,與車鼻部接。鄂爾渾突厥碑文作Qarluq。有三姓,一曰謀落,或謀剌;一曰熾俟,或婆匐;一曰踏實力,故文獻中常稱為三姓葛邏祿。首領號葉護,故又號三姓葉護。初屬薛延陀汗國。7世紀50年代初,唐朝將領高侃伐車鼻部,葛邏祿歸屬於唐。657年(唐顯慶二年),唐以謀落部為陰山都督府,熾俟部為大漠都督府,踏實力部為玄池都督府,後又分熾俟部之大漠州為金附州都督府。三姓處在東西突厥之間,常隨東西突突厥之興衰而叛附不常。742年,與回紇、拔悉密一起,攻殺後突厥烏蘇米施可汗,立拔悉密酋長阿史那施為頡跌伊施可汗,葛邏祿、回紇之長自為左右葉護。744年,葛邏祿部與回紇部一起,攻殺拔悉密部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部首領骨力裴羅(逸標苾)自稱骨咄祿毗伽闕可汗,746年(唐天寶五載)被唐封為懷仁可汗,於是,在烏德鞬山的葛邏祿部歸於回紇。在阿爾泰山及北庭一帶的葛邏祿,自立葉護,歸屬於唐。766年,葛邏祿強盛起來,逐漸取代突騎施,占有楚河流域西突厥故地,其中包括著名的碎葉城、怛邏斯城。789年葛邏祿在北庭一帶,與吐蕃聯軍,戰勝瞭回鶻,但是沒有多久,回鶻進軍西域,在北庭、龜茲、拔汗那(今蘇聯烏茲別克費爾幹納)一帶敗葛邏祿與吐蕃的聯軍。當時,漠北、西域的形勢大致是:漠北是回鶻汗國;回鶻的西北是黠戛斯;黠戛斯西南是葛邏祿;葛邏祿南是吐蕃;葛邏祿西南是入居中亞的大食。他們之間有戰爭也有經濟和文化交往。840年,漠北的回鶻汗國滅亡,部眾大部分西遷,其中有十五部奔葛邏祿。到瞭10世紀前半期,在葛邏祿地區形成瞭哈剌汗國(黑汗王朝)。後來,直到蒙古人入居中亞之後,葛邏祿稱為合(音哈)魯,在這一帶仍很活躍。

  楚河流域在葛邏祿進入之前就已經有瞭農業,故葛邏祿在從事遊牧的同時,也兼營農業。中亞粟特商人及穆斯林傳教者對葛邏祿的影響都很明顯。

  

參考書目

 V.V.Barthold,History of the Semirechyé,V and T.Minorsky,trans.,Four Studies on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Vol.1,E.J.Brill,Leiden,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