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名相。字昭玄,一名敏。自稱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其父高賓,為楊堅妻父獨孤信大司馬府的僚佐,官至鄀州刺史。高熲襲爵武陽縣伯,官下大夫。因平齊功,拜開府。周大象二年(580)楊堅輔政,知高熲強明,知兵事,多計謀,遂任高熲為相府司錄。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反楊堅,高熲自請監督諸將進軍,很快平定瞭尉遲迥。軍還,進位柱國,遷相府司馬,成為楊堅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熲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為當朝首相。他明達世務,自任宰相後,竭盡全力協助隋文帝楊堅處理朝政。政刑大大小,無不籌劃;薦引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文武人才為隋朝出力;綜合前朝舊法,主持修定隋律;創立輸籍定樣,使賦役和評定戶等的準則傢喻戶曉,從而招徠瞭大量浮客,增加瞭國傢編戶。開皇八年(588)隋朝以晉王廣為元帥伐陳。高颎為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以功封齊國公。高颎為相近二十年,又曾統兵出禦突厥,對國傢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加強起瞭很大作用。隋文帝擬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時,高颎反對,漸被文帝和獨孤皇後疏忌;開皇十九年被人誣告免官。仁壽四年(604),隋煬帝楊廣即位,高颎復起為太常卿。大業三年(607),因對煬帝的奢侈和當時政事有所非議,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日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