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之一。高洋所建。曆六帝,共二十八年(550~577)。武定五年(547),實際掌握東魏政權的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續掌政。不久高澄遇刺身亡,弟高洋繼承。八年,高洋代東魏稱帝(即齊文宣帝高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於鄴,史稱北齊。

  北齊繼承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今黃河下遊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

陳 北齊 北周對立形勢圖(572年) 有戶三百萬、口兩千萬。天保三年(552)以後,齊文宣帝高洋北擊庫莫奚、東北逐 契丹、西北破 柔然,西平山胡(屬 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伸展到長江邊。他在位期間是北齊國力鼎盛的時期。當時,農業、鹽鐵業、瓷器制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傢中最富庶者。

  北齊繼續推行瞭均田制。按照北齊武成帝河清三年(564)令的規定:京師鄴城周圍三十裡內的土地,全部作為公田,按照級別授給“代遷戶”(北魏遷都洛陽時,原代京舊戶隨之遷入洛陽,稱代遷戶)中的各級官吏和羽林虎賁;三十裡外百裡以內的公田,則授給與“代遷戶”相應級別的漢族官吏和漢人充當的羽林虎賁;百裡以外的州郡推行均田制。北齊的均田制大體與北魏相同而略有變化:北齊取消瞭受倍田的規定,但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三百人至六十人之間。還規定瞭賦稅:田租、戶調以床(一夫一婦為一床)為計算單位。一床調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綿中,折一斤作絲;墾租二石,義租五鬥。奴婢準良人的一半;牛調二尺,墾租一鬥,義租五升。未娶妻者,輸半床租調。百姓為瞭減輕負擔,多報未娶,如陽翟(今河南禹縣)一郡有戶數萬,戶籍冊上多無妻子。

北齊陶俑 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北齊婁叡墓壁畫(摹本) 山西太原

北齊帝系表

北齊貼花瓷瓶 山西太原婁叡墓出土

  北齊特別是其後期的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齊後主高緯不理政事,整天彈唱作樂,揮霍浪費,不惜民力。政治腐敗,貪污成風。後主甚至把地方官職分賜寵臣,讓他們出賣。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廣大農民在苛重的賦役下,逃亡者十之六七。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小規模的農民反抗鬥爭不斷發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表面化。當北齊政權日趨腐朽之時,關中的北周政權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國力日益強盛。承光元年(577),北齊為北周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