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海峽之一。位於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地質時期海南島曾與大陸聯成一體。第四紀初期,新構造運動使地殼急劇上升,瓊州海峽由地塹式斷陷形成。此後,海南島與大陸分離。海峽大致呈東西方向延伸,長80.3公裡,寬度最大39.6公裡,最狹19.4公裡,平均29.5公裡。平均深度44米,最深120米。海峽面積2370平方公裡。斷裂陷落亦反映在海峽的地貌上:兩岸突出的岬角與凹進的海灣交替排列,遙相成對。北岸廣佈玄武巖臺地,臺地或直接臨海、構成陡崖;南岸為磨蝕-構造熔巖巖臺地岸,亦有海崖。兩岸均有火山巖。海灣內有沙灘、泥灘和珊瑚堆積。海南島最大河流南渡江經海峽入海,在河口區沉積成厚約20米的水下三角洲。海峽底部多為基巖出露地區。海峽西半部海流分佈的變化規律較一致,東半部水深,風向和流速變化大,海流復雜,海水多由粵西流入北部灣。

  瓊州海峽為南海交通走廊,北有海安,南有海口、鋪前等港。尤以海口港為重要,雖水淺灘多,不利船泊,但經疏浚,已成為海南省海陸運輸樞紐。從廣州、香港、汕頭、湛江等港至廣西北海、越南海防等港的航線均經海峽。海口與廣州、湛江、清瀾、北海等港有定期客貨輪往來。大陸客貨在徐聞海安港改輪渡海,海安港已成為水陸聯運重要口岸。

  海峽附近是中國著名的北部灣漁場和清瀾漁場,盛產多種經濟魚類,海水養殖業(如麒麟菜、珍珠)也較發達。海峽南北還有鋪前灣、馬裊和徐聞鹽場,為廣東、海南主要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