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記述北魏首都洛陽佛寺興廢的地志。東魏陽(或作楊、羊)衒之撰,五卷。衒之,北平郡(今河北盧龍)人,曆官撫軍府司馬、期城郡太守、秘書監。東魏遷都鄴城後,武定五年(547)他重到洛陽,看到那裏受東西魏戰爭的破壞,“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深有感慨,於是著作此書追憶魏孝文帝元宏遷都之後洛陽的繁盛景況。由於他一向反對佛教度僧建寺和貴族施捨浪費,認為影響國傢賦役和兵力來源,因而書中對寺院的華麗和王公貴人的奢侈,寓有譏刺之意。該書採用分別正文文與註文的體裁,註文依照佛教經典合本子註格式,兼載不同諸說。全書依城內,城東、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餘所著名寺院為綱,兼及所在裡巷、方位乃至名勝古跡,牽連敘述有關史實。書中描述瞭寺院的規模,談到施主和許多遺聞軼事。從中可以考見孝文帝遷洛至爾朱氏之亂四十年間洛陽的故事和臺省坊市的分佈,乃至外商來洛居住和各國的風土人情、道裡遠近等。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宗教等許多方面,保存瞭極為重要的歷史資料。第五卷在聞義裡敦煌人宋雲宅下,收錄宋雲《傢紀》,慧生《行記》、《道榮傳》,記載宋雲去天竺的行程,尤為研究中印交通的寶貴資料。作為文學作品,該書也有其價值。

  註釋該書的,有吳若準《洛陽伽藍記集征》、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註》、周祖謨《洛陽伽藍記校釋》。該書有王伊同的英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