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時期成立於湖南講求新學的團體。由譚嗣同、唐才常等發起,得到湖南巡撫陳寶箴等開明官吏的支持。籌議於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冬,正式開會則在1898年2月21日。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謀日益加緊,譚嗣同等“思保湖南的獨立”,使南中國“可以不亡”,遂組織此會,意在“群聯通力”,發憤自強。長沙設總會,各府廳州縣設分會。有議事會友、講演會友、通訊會友,聯絡全省官僚士紳,講求地方自治。主要活動是講演,由譚嗣同、陳寶箴、皮錫瑞、黃遵憲、、鄒代鈞等輪流主講。會中還設有答問和藏書處,積極宣揚康有為的“托古改制”之說,目的是要“翻然一變”、“易貧弱為富強”。它既與時務學堂相表裡,又有《湘報》配合宣傳,思想甚為活躍,影響也相當廣泛,對促進湖南推行新政,轉變社會風氣,起瞭重要作用。如“並書院課實學”、“立學堂開民智”,以及課吏館、保衛局的設立,均與之有關。南學會的設立,又促使湖南各地紛紛成立各種學會,如瀏陽群萌學會、衡州任學會、郴州興算學會、常德明達學會等。設會之初,曾想“以此為議院規模,利權盡歸於紳”。它雖然也討論地方興革,但還不屬於資產階級的議院性質,仍然局限於地方官紳的狹小范圍之內。由於南學為講求“西學”、“合群”言強,遭到封建勢力的詆毀和破壞。說它“逞其邪說,放厥淫詞”,“敗滅倫常,惑世亂民”,成立三個月,即行中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