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十國之一。又稱荊南,一作北楚。高季興(原名季昌)所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稱江陵府。疆域僅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約為今湖北省巴東縣至湖南省嶽陽市間長江兩側的狹長地帶。曆五主,共五十七年。

  高季興(858~929)字貽孫,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為富人傢僮,後隨其主為朱溫部將。唐末,朱溫勢力已擴大至荊州。後樑開平元年(907),朱溫即帝位後,派高季興赴任荊南節度使。荊南鎮舊轄十州(一作作八州),唐末,為鄰道侵奪殆盡。高季興到鎮時,僅得江陵一城。季興招集亡散軍民,又收用以唐進士梁震為首的文武官作輔佐,暗中準備割據。乾化四年(914),後梁封季興為渤海王。後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勗滅後梁,季興入朝洛陽。次年,受封為南平王。後唐滅前蜀以後,季興得到歸、峽二州。季興還一度控制瞭夔(今重慶奉節東)、忠(今重慶忠縣)、萬(今重慶萬縣)三州,但很快又被後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國中最小最弱之國。

  當時,南方諸國彼此勢均力敵,弱小的南平正是諸強避免直接沖突的緩沖地帶;加之,吳[ID=wu_wudai]與南唐為阻止中原朝廷南進,封鎖江淮漕路,江陵便成為南方諸國進貢中原、南北貿易的陸上交通中樞和五代時最大的茶市。南北復雜的政治、經濟關系和南平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平雖四面受敵,但一直未被吞並。

南平世系表

  南平生產不能自給,靠通商獲得財物。國主奉中原朝廷年號,同時對南北稱帝各國一概上表稱臣,遠如閩、南漢、契丹也不例外,借以獲得賞賜及維持商貿往來。

  高季興及其子從誨(891~948)常截扣南方諸國進獻中原朝廷的貢使、貢物,一旦對方遣使質問或發兵攻索,即歸還請和。各國因稱高從誨為“高無賴”。

  南平地狹易控,政局較穩定。後唐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929年1月28日),高季興卒。明宗追封他為楚王,故南平又稱北楚。同年,從誨繼立。此後,高氏父死子嗣,兄終弟及,一直延續到宋初。建隆四年(963),宋出兵湖南,假道江陵,高繼沖(943~973)納地歸降,南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