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西南部國傢。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鄰葡萄牙,東北接法國和安道爾,西北和北面臨大西洋、比斯開灣,東和東南濱地中海,南隔直佈羅陀海峽與非洲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上的巴厘阿裏群島和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等。面積504750平方公裡。人口3871.7萬(1984)。全國劃分為50個省。首都馬德裡。

  自然條件 地形 地質基礎為海西褶皺地塊塊。阿爾卑斯運動使伊比利亞半島斷裂和變形,並形成梅塞塔高原周圍的山脈。梅塞塔高原占半島面積一半以上,平均海拔610米。斷塊山地東西橫穿高原,中央山脈為最高大的斷塊山,延伸約700公裡,將高原分為南、北兩大盆地:老卡斯蒂利亞盆地(海拔800米)和新卡斯蒂利亞盆地(海拔600米)。盆地內景色繁雜,有高山稀疏草地、平頂方山、孤丘、單面山、劣地等。高原東高西低,河流西瀉下切,在高原西部發育瞭狹長深邃的峽谷。高原南部鑲有佩尼韋蒂科(安達盧西亞科迪勒拉)山脈。其中內華達山脈的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點,終年覆蓋冰雪。高原東北邊緣為伊比利亞山脈,其北側為埃佈羅河流域的阿拉貢平原。半島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和坎塔佈連山脈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西北為加利西亞丘陵,因地體沉降形成裡亞斯式海岸。全國海岸線總長3144公裡,其中大西洋部分1481公裡,地中海部分1663公裡。由於山脈阻擋,海洋影響較難深入內陸。

  受地質基礎影響,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鐵礦分佈廣,但儲量不多,僅3.5~6.0億噸,主要分佈在韋斯卡、桑坦德和格拉納達省。韋斯卡省的優質鐵礦已采掘多年,現主要礦區在格拉納達省。黃鐵礦主要分佈於韋爾瓦省的裡奧廷托、塔爾蘇斯和加利西亞地區的福爾納斯。鉛、鋅礦見於利納雷斯-拉卡羅利納和莫雷納山。汞儲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產於阿爾馬登。此外還有韋爾瓦省的錳、雷阿爾城省的銻、加利西亞省和拉科魯尼亞省的鎢、巴達霍斯和科爾多瓦兩省的鈾等。西班牙有優質煤,產於阿斯圖裡亞斯地區和奧維耶多省,希洪是煙煤中心,巴塞羅那附近有褐煤。石油主要產於埃佈羅河口與杜羅河。此外尚有油頁巖、 鉀鹽、石鹽、硫、磷灰石、石墨、滑石、晶石等。

  氣候 西班牙屬地中海型氣候,但由於受半島地塊整體性的影響,春秋多雨。全國熱量豐富,夏季總輻射值大於挪威北部約2.5倍,是歐洲陽光最充沛的地區之一。除比斯開灣沿岸外,境內大部分地區夏季平均氣溫高於22℃,極端最高氣溫超過40℃;冬季平均氣溫幾乎都高於4℃,極端最低氣溫低於-12℃。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少,形成半幹旱-幹旱氣候,且雨熱不同季,影響作物生長。年降水量除沿海外,內陸地區均少於600毫米,最少處僅300毫米左右。從西北向東南遞減。塔霍河—巴斯克地區為濕潤多雨帶,內陸和地中海沿岸為半幹旱-幹旱區。半島內部因地勢起伏、幹濕狀況相應有所變化。西北沿岸年降水量最高,多在1000毫米以上,東海岸為500毫米左右。降水的季節分配,內陸以春雨為主,占年降水量30~40%,秋季次之,占20~30%;西北岸秋冬多雨,夏季少雨;東岸和南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北部山區超過海拔2100米處終年積雪,南方內華達山有冰川。

  河流 伊比利亞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90%的河流長度超過100公裡,但流域面積都小於10萬平方公裡,分屬比斯開灣、大西洋和地中海斜面。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1008公裡),其次為杜羅河、埃佈羅河、瓜迪亞納河和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面積以杜羅河最大,為9.7萬平方公裡,其次為埃佈羅河和塔霍河。除西北與北部外,河流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極大。沿海小河冬漲夏涸;內陸河流春秋漲水,夏季枯水;北部河流全年有水,秋冬水位稍高。半島河流因河谷深切,兩壁陡峻,水力資源豐富(2922萬千瓦),但不利航運。除瓜達爾基維爾河外,其他河流幾無航運價值。

  土壤和植被 西班牙西北部土壤為濕潤的酸性棕色森林土,長有溫帶常綠闊葉林。南部和東部為鈣質褐色土,長有亞熱帶硬葉常綠灌叢和稀疏草地。山地主要為矽質土。全國森林覆蓋率約30%,分佈於坎塔佈連山和比利牛斯山地,主要樹種為山毛櫸、櫟、槭、和栗等。

  居民和發展簡史 西班牙是歐洲人口增長較快的國傢之一。1982年出生率為15‰,死亡率為8‰,自然增長率為7‰。以加那利、安達盧西亞、穆爾西亞和巴斯克等省自然增長率較高。65%居民分佈於沿海,內陸和埃佈羅河流域僅占35%。全國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75人。居民2/3為西班牙人。主要少數民族有東北部的加泰羅尼亞人、西北部的加利西亞人、北部山區巴斯克人和散居於大城市附近的吉卜賽人(20萬)。卡斯蒂利亞語被定為目前通用的西班牙語。居民94%信奉天主教。

  史前時期,北非移民通過直佈羅陀海峽,定居於地中海沿岸;西歐移民主要移居於以巴斯克省為中心的北部地區。古希臘和腓尼基人入侵後,定居於東部和南部沿海。羅馬帝國也曾征服過西班牙。公元5世紀和8世紀,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又先後入侵。直至1479年,半島上卡斯提等王國合並,成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15~16世紀成為海上殖民強國,在美洲和非洲等地擁有大片殖民地。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打敗,國勢日衰。海外殖民地相繼獨立。1898年美國-西班牙戰爭後,喪失瞭幾乎所有的殖民地,國力一落千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嚴守中立,采礦和加工工業有發展。1931年推翻瞭王朝統治,建立共和國。以後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軍隊支持下於1939年奪取瞭政權。由於長期戰亂等影響,直到50年代仍是歐洲經濟落後的國傢之一。60年代以來,對外實行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經濟獲得迅速發展,成為中等發達的工農業國傢。1978年制定第一部憲法,確定君主立憲制政體。

  經濟地理 1960~1973年間,經濟增長速度平均每年為7%,198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809億美元,人均4770美元。服務行業和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81年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工業的比重相對穩定,約占30%;農業的比重下降為6%。

  工業 采礦業和輕紡工業為兩大傳統工業部門。20世紀60年代以來,鋼鐵、造船、汽車、機械、電子、石油化工等工業部門發展較為迅速。鋼鐵工業集中在煤、鐵資源較豐富的阿斯圖裡亞斯地區,畢爾巴鄂是全國最大的鋼鐵中心,有西班牙鋼都之稱。米耶雷斯和阿維萊斯也有現代化鋼鐵企業。1983年鋼產量1276萬噸。造船工業居歐洲前列,1977年曾達年產181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居世界第三位;1982年下水噸位為55.7萬噸。造船工業主要集中在巴塞羅那、巴倫西亞等地,生產船舶主要供出口。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小汽車年產量達114萬輛(1983),馬德裡是主要的汽車工業中心。煤油和石油化工比較發達,但原油主要依賴進口(年進口量在5000萬噸左右)。采礦工業中黃鐵礦和汞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紡織工業絕大部分集中在巴塞羅那及其附近地區。食品工業中以本國原料為主的釀酒、榨油、罐頭等較為發達。

  農業 以糧食作物種植業為主。園藝業發達,畜牧業占一定比重。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佈在廣大內陸高原的灌溉區。園藝業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生產葡萄、油橄欖、柑橘,南部和東南部沿海是園藝業最發達的地區。葡萄園遍佈全國各地。葡萄和葡萄酒產量僅次於法國、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油橄欖種植相當普遍,1981年產量273萬噸,僅次於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柑橘年產量250萬噸以上(1982),約占歐洲產量的一半,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生產國。此外,杏、無花果等果品也很豐富。西班牙還是世界上主要的軟木生產國之一,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0%,栓皮櫟主要種植於杜羅河流域。西北部濕潤地區,宜種植多汁牧草,乳牛業比較發達。內陸高原和東南部地區,以養羊業為主。漁業居南歐各國之首,盛產沙丁魚、鱈魚和牡蠣等。1982年漁獲量124萬噸,維哥是主要漁港。

  旅遊業和交通 西班牙風光秀麗,海灘綿長,陽光充足,名勝古跡眾多,民族習俗獨特,因而吸引瞭大量遊客,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發達國傢之一。1983年接納國外遊客4126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68.4億美元,成為國傢主要的外匯來源。全國有四大旅遊區:具有熱帶風光的加那利群島,被稱為“太陽海岸”的地中海沙灘,有“地中海浴池”之稱的巴利阿裡群島和古跡眾多的馬德裡。(見彩圖)

西班牙一海濱遊泳場

西班牙的海濱旅遊勝地

  鐵路、公路交通均很發達,形成以馬德裡為中心的陸上交通網。公路全長83612公裡,其中高速公路2008公裡;鐵路全長15751公裡,其中電氣化鐵路6757公裡。1981年在國內貨運周轉量中,公路運輸占87.2%,鐵路占10%,管道占2.8%。海運發達,1981年商船總噸位730萬噸,貨物吞吐量8600多萬噸。對外聯系的主要海運港口有巴塞羅那、畢爾巴鄂、阿爾赫西拉斯、卡塔赫納和韋爾瓦。航空繁忙,全國有50個機場,其中26個是國際機場。

  地區經濟差異 全國大致可分5個經濟區: ①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區。該區是歷史悠久、工農業發展水平高的綜合性經濟區。紡織、化工、汽車、飛機和造船等工業均占全國重要地位。巴塞羅那為全國最大的綜合工業中心和最大商港。葡萄、油橄欖等園藝業發達。還有柑橘、棉花、谷類和養羊業。②北部比斯開灣沿岸區。該區為全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區,有鋼鐵、有色冶金、機械、石油和化學等工業。畢爾巴鄂為全國最大鋼鐵工業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也是化學工業中心。此外,還有桑坦德、希洪、奧維耶多等工業中心。該地區也是傳統農業區,有小麥、黑麥等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發達。③地中海沿海南段和瓜達爾基維爾河下遊沿海地區。該區為適應夏幹氣候的灌溉農業區,盛產葡萄、柑橘、煙草、小麥、玉米、棉花和蠶桑等。汞、黃鐵礦和錳礦等采礦業也比較發達,並有機械、化工、紡織、鋼鐵等工業。巴倫西亞和塞維利亞為主要工業中心。④梅塞塔高原區。該區為養羊業和灌溉農業區,產小麥、玉米等旱作糧食,山麓低地發展園藝業。馬德裡為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工業發展迅速,主要有汽車、飛機、電子、電器和化學等新興工業,還發展瞭紡織、食品等部門。⑤巴利阿裡群島區。該區盛產葡萄、柑橘等多種亞熱帶水果,旅遊業發達。

  以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區、北部比斯開灣沿岸區和馬德裡地區組成的三大工業區,面積僅占國土的約12%,但產值卻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55%以上。20世紀70年代中期還發展瞭規模較大的石油化學工業。